編者按: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總有一種力量讓人充滿希望。為樹立樂東黎族自治縣脫貧攻堅先進典型,講好樂東脫貧攻堅故事,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走進樂東田間地頭,聚焦基層一線脫貧攻堅人物的奮斗歷程,尋找“最美扶貧人”。
人民網樂東12月22日電(樊歡迪)“我現在仍然清晰地記得,我去參軍時,鄉親們從口袋里掏錢給我湊路費的情景。”1979年,王斌離開家鄉——樂東黎族自治縣佛羅鎮求雨村去參軍,并不富裕的鄉親給他湊出了30塊錢。王斌將這一幕刻在心上,對家鄉永遠心懷感恩之情。
上世紀90年代,佛羅鎮的經濟社會發展仍較為落后,主要依賴農業種植以及勞務輸出。1997年,轉業多年的王斌攜帶資金回到求雨村,帶領村民發展高位池養殖產業。
王斌與村民在求雨村、青山村租賃了1000多畝荒坡土地發展養殖,不僅提供就業崗位,還帶動了鄉親們創業。為了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王斌專程帶人去日本學習對蝦養殖技術,引進了當時世界領先的池中池養殖技術,畝產高達1800斤,成績喜人。佛羅鎮政府還組織鄉親參觀學習其養殖技術,養殖業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提升了鄉親們的生活水平。
可是好景不長,由于養殖產業的迅速發展,引發了環境污染的問題。2000年左右,環保政策的出臺,要求企業退塘還耕,作為一名退役軍人、黨員,王斌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主動帶頭退塘還耕,并積極主動給鄉親們做思想工作,宣傳退塘還耕的重要性。
產業轉型帶來的陣痛,令王斌和搞養殖的鄉親們有些迷茫,但他并不服輸。通過對市場的調研及分析,王斌決定發展種植業,試種西瓜效益不高,那就換一個。于是他帶著人去新疆調研,開始試種哈密瓜。
起初,種植出的哈密瓜品質不佳,新疆過來的技術員也束手無策。不言放棄的退役軍人信念支持著王斌,他天天泡在瓜地里,在實踐中摸索學習,從溫度、天氣變化的影響、從株距的測量、從施肥的用量、從搭棚、蓋膜、下種、移苗、吊藤、授粉、吊瓜每個環節的操作,都一一記錄下來。試驗田從一畝、兩畝擴大到數十畝。最終,王斌帶領技術人員研究出了適應當地的哈密瓜種植技術。
王斌和他種植的哈密瓜 受訪者供圖
轉眼到了收獲季節,哈密瓜的銷路怎么辦?王斌想起了自己轉業后工作多年的廣州。他親自帶上哈密瓜前往廣州江南市場推銷,把瓜送給客商試吃品嘗。經過幾天幾夜不眠不休的推廣,樂東哈密瓜終于在廣州打開了市場。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王斌的帶動下,佛羅的哈密瓜產業漸有起色,帶動了餐飲、運輸、服務和大棚搭建等上下游鏈條的發展。
如今,佛羅鎮幾乎家家戶戶都參與到哈密瓜的種植產業當中,地方經濟有了質的飛躍。
王斌介紹,2016年,他在佛羅鎮政府的引導下,加入到扶貧工作當中。一方面,王斌針對貧困戶每月開展技能培訓,從中國熱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等邀請專家學者講課;另一方面,他積極吸收返鄉創業青年、退役軍人到公司工作,解決就業問題。
王斌在棚內查看哈密瓜的生長情況 受訪者供圖
2018年,王斌和佛羅鎮政府成立扶貧產業種植基地,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通過入股固定分紅、務工計勞酬、培訓技能等形式增加貧困戶收入、扶持自我創業。合作社在求雨村種植哈密瓜328畝,年產量540萬斤,年收入2000多萬元。幫扶了全鎮16個村貧困戶579戶2545人,每年度為貧困戶、退役軍人提供就業崗位50個,雇傭臨時工1500人次。
2018年至2019年,合作社給貧困戶分紅超過63萬元。王斌的樂東光伏神農農業旅游有限公司在2019年獲得樂東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頒發的“打贏脫貧攻堅戰先進集體”稱號,并獲得縣就業局頒發的“就業扶貧基地”稱號。
取得了這些成績,王斌并沒有沾沾自喜,而是繼續謀劃進一步的發展。王斌告訴記者,他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的智慧大棚項目從這個月就要開始動工建設,通過物聯網技術構建“水肥一體化”“病蟲害防治”體系,以提升哈密瓜的品質,促進種植標準化。
“因為佛羅沒有大貨車停車場,所以外地到海南的大貨車都停在三亞。”王斌說,他還打算建設一處哈密瓜集散市場,吸引大貨車到樂東停留,為當地增收。
雖然求雨村的8戶貧困戶都早已脫貧,有的通過種瓜致富甚至蓋起了兩層小樓。
但是王斌肩頭的擔子并沒有變輕,他說:“我在扶貧的路上會一直保持關注,無論是土地的利用還是種植的技能培訓,一點都不能放松,要避免貧困戶返貧,同時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