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精品国产三级大全在线观看,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亚洲永久网站

海南黨史百件大事|瓊崖第二次反“圍剿”斗爭及母瑞山艱苦歲月

【查看原圖】

瓊崖革命根據地的恢復和壯大,土地革命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恐慌。1932年7月,廣東軍閥陳濟棠派其警衛旅長陳漢光率所屬3個團1個特務營,配合空軍第二中隊1個分隊共3000多人,向瓊崖革命根據地和紅軍進行第二次“圍剿”。陳漢光采取“軍事政治并重,剿撫兼施”的方針,以“迅雷疾風”的手段和“先攻要點”“重重包圍”“分進合擊”“各個擊破”的戰術,由北到南,對各革命根據地和紅軍進行大規模的“圍剿”。面對來勢兇猛的國民黨軍,中共瓊崖特委號召各革命根據地軍民英勇抗擊敵人的“圍剿”,保衛根據地,保衛蘇維埃政權。

1932年7月,國民黨陳漢光警衛旅來瓊,向瓊崖蘇區和紅軍進行第二次“圍剿”。資料圖片

8月1日,國民黨軍八九百人首先向羊山革命根據地發起進攻。紅軍和赤衛隊依據有利地形,英勇抵抗,但終因力量對比懸殊,不得不退入深山,據險堅持斗爭。與此同時,國民黨軍1600多人分兵兩路,向中共瓊崖特委機關和瓊崖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瓊東縣第四區一帶進犯。紅軍獨立師師長王文宇組織軍民英勇抵抗,但因敵強我弱,中共瓊崖特委研究決定,留一部分紅軍配合赤衛隊在原地開展游擊戰爭,牽制敵人,中共瓊崖特委、瓊崖蘇維埃政府、紅軍師部和軍政學校學員、紅一團、女子軍特務連迅速向母瑞山轉移。8月7日,當部隊撤到東安的馬鞍嶺時,與敵軍遭遇,女子軍特務連和紅一營奉命留下阻擊,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敵軍的進攻。阻擊任務完成以后,女子軍特務連第二班10位戰士留下掩護其他同志撤退,最后全部壯烈犧牲在陣地上。

8月8日,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陳漢光部集中4個營的兵力向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狂轟濫炸,紅軍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被迫轉移到定安縣第六區的東安一帶。8月11日,陳漢光調集6個營的兵力向東路樂會、萬寧革命根據地進攻,并兵分四路向文魁嶺革命根據地“進剿”。紅三團和女子軍特務二連以及赤衛隊在文魁嶺南構筑工事抗擊敵軍,戰斗非常慘烈,多數人員陣亡,剩下少數同志在赤衛隊的配合下,仍堅持在樂萬地區戰斗。8月15日,陳漢光集中4個營共1500余人,分四路圍攻撤到東安的紅軍主力。紅軍與敵軍展開激烈搏斗,主力幾乎損失殆盡。馮白駒率領中共瓊崖特委機關、瓊崖蘇維埃政府、紅軍師部及紅一團再次撤回母瑞山。在危急關頭,馮白駒主持召開特委緊急會議,決定中共瓊崖特委、瓊崖蘇維埃政府、紅軍警衛連留在山上與敵人周旋,師部及紅一團由師長王文宇、政委馮國卿率領向樂會、萬寧革命根據地轉移,同紅三團匯合,擊破其對母瑞山的圍困。10月,紅軍利用連日暴雨、萬泉河水暴漲之機,突破敵人封鎖,并于樂會、萬寧交界的文魁嶺、南排嶺、龍角嶺一帶與敵人展開激戰,師政委馮國卿和許多優秀指戰員在戰斗中壯烈犧牲。陳漢光迅速調集部隊再次“圍剿”樂會、萬寧革命根據地,組成五六層包圍圈,發動輪番進攻。師長王文宇和參謀長郭天亭撤到白水磉山邊時遭敵人伏擊,中彈負傷,郭天亭被捕犧牲。王文宇突破重圍后,饑寒交迫傷勢發作,于1933年1月2日落入敵手,7月在海口英勇就義。

至1933年初,除了馮白駒、符明經帶領的中共瓊崖特委、瓊崖蘇維埃政府機關、紅軍警衛連共100多人在母瑞山,以及分散在各地的少數紅軍指戰員和部分中共黨政干部在堅持斗爭外,紅軍獨立師已經解體,各級中共組織和蘇維埃政權均遭到嚴重破壞,與中共廣東省委和中共中央也失去了聯系。至此,瓊崖紅軍第二次反“圍剿”斗爭失敗,瓊崖土地革命再次轉入低潮,瓊崖革命斗爭進入空前艱苦時期。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由于敵人的殘酷“圍剿”,原有的基本設施已經蕩然無存,變為灰燼。在敵人的嚴密封鎖和圍困下,堅持在母瑞山戰斗的中共瓊崖特委、瓊崖蘇維埃政府領導人和紅軍指戰員,完全與外界隔絕。他們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糧食缺乏,100多人幾個月在山上從未沒有吃過一頓飽飯,有時甚至十幾天都吃不上一碗稀粥,只靠挖野菜、拾野果充饑。在山上堅持一段時間后,馮白駒、符明經、王業熹等反復商議,決定派出少數同志下山了解情況,收集失散人員,同各地黨組織聯系。但由于敵人在軍事上“圍剿”封鎖,同時還在各地成立了“清共委員會”,大搞“區鄉聯防”“十戶聯保”,規定“通共者殺,見共不報者殺……”的“十殺”政策。在這種白色恐怖籠罩下,先后派出兩批人員下山,不是半路上被敵人截擊犧牲,就是下山后被捕殺害。第三批十幾名戰士成功潛回瓊山后,找到中共瓊山縣委,卻因環境險惡,無法返回母瑞山。由于敵人的重重封鎖與不停的搜剿、襲擊,包圍圈越來越小,加上饑餓疾病的折磨,不斷有人員犧牲。初進山時,每人每天還分到一個拳頭般大的飯團,后來只能喝點野菜鍋巴煮的清湯。饑餓成了最致命的問題,只能趁敵人沒有搜山的時候采野菜、撈青苔和浮萍、折山筍,或下河溝摸魚,上樹掏鳥蛋充饑。山中有一種叫假茼蒿的野菜,他們就靠這種野菜為基本口糧,并稱其為“革命菜”。沒油沒鹽,時間一長,不少同志病倒,有的拉肚子,有的染上瘧疾,大部分人都患了夜盲癥和水腫病,幾乎每天都有人犧牲。

革命菜。圖片由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提供

母瑞山上100多人的隊伍,至1932年底就只剩下馮白駒、符明經、王業熹、劉天佑(紅軍庶務長)等4名干部和林天貴、林天德、林茂松等20名紅軍戰士以及王惠周(馮白駒妻子)、李月鳳(紅軍炊事員)2名女同志,共26人。他們緊緊地團結在特委書記馮白駒的周圍,像26顆革命火種,燃燒在母瑞山的密林深處。敵人天天搜山,他們據險應對,利用山溝、密林,拖著敵人在大山里打轉。同時還要想方設法對付饑餓、疾病以及自然界的一切災害的嚴重威脅。26人中唯一比較健康的只有馮白駒。他經常帶著輕病號給重病號找食物。吃“飯”時,他總是看到每個人都吃上了他才肯吃,從不多吃一口。他這種帶頭吃苦、關心同志的精神深深地感動所有的干部和戰士。這26人的戰斗集體,雖然過著野人般的生活,但他們始終胸懷革命理想,始終保持對革命的信心和斗志,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中,他們每天上午挖野菜、摘山芭蕉心、挖山薯,這些是他們日常的主糧;下午堅持學習和鍛煉身體,這是他們每天的必修課;晚上大家聚在一起,有時聽王業熹講故事,有時唱革命歌曲,演唱傳統瓊劇。馮白駒經常帶頭演唱瓊劇,王業熹吹笛子,符明經不會唱戲但也南腔北調的唱,逗得大家呵呵大笑。在8個多月的艱苦歲月里,大家同甘共苦,患難與共,沒有一個逃跑,沒有一個叛變,一直堅持到1933年4月,最后在馮白駒的率領下,25個人成功突圍回到瓊山。

母瑞山艱苦卓絕的斗爭歲月,在瓊崖堅持孤島奮戰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戰斗歷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瓊崖革命處于最艱辛、最危險的時刻,保存了中共瓊崖黨政領導核心和骨干,使革命火種不滅,紅旗不倒。母瑞山斗爭所表現出來的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不怕犧牲的英勇氣概和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成為激勵瓊崖共產黨人和革命軍民繼續前進的巨大精神動力。

文章來源: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文字整理:丁潔 、顏書明

文字統籌:毛雷

音頻制作:孟凡盛

主播:孟凡盛

往期回顧:

第1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馬克思主義在瓊崖的傳播

第2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國民革命軍南討勝利和瓊崖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

第3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中共瓊崖早期組織的建立

第4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

第5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瓊崖大革命高潮興起

第6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瓊崖四二二反革命事變

第7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瓊崖武裝斗爭第一槍——椰子寨戰斗

第8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和瓊崖革命根據地的形成

第9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瓊崖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與瓊崖第一次反“圍剿”斗爭

第10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母瑞山革命根據地建立

第11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內洞山會議

第12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瓊崖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

第13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女子軍特務連成立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2021年03月29日09:32
分享到:
(責編:劉楊、席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