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推進水綜合治理工程 大茅河恢復好生態

3月25日,俯瞰穿過三亞市吉陽區大茅村的大茅河,兩岸風光優美。 記者 武威 攝
晴空倒映在水面,蜿蜒的大茅河穿過三亞市吉陽區大茅村,鳥兒在河岸邊躍起身子掠過河面,拂得水面泛起陣陣漣漪……近處小橋流水、遠景群山如黛,好一幅鄉村風景畫。
“真美!”3月25日,三亞市吉陽區大茅河河道專管員黎玉感慨,在如畫美景中沿著河岸巡河,也不失為一種享受。
風景勾起了黎玉的思緒:在她兒時的記憶中,大茅河是魚蝦成群、水清岸綠的“撒野”樂園。但在前些年,它卻是讓周邊村民頭疼的麻煩。“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內漂浮水草垃圾等原因,該村段的大茅河成了一條人們要繞著走的‘臭水溝’。”黎玉說。
變化發生在2019年:三亞正式啟動大茅河(遠洋生態村段)應急治理工程,根據“原生態河道為主,人工景觀措施為輔”的治理理念,在完善防洪、排澇、灌溉等功能系統的同時,既保護河道內生態的多樣性,也防止水土流失。
經過幾年系統整治,讓村民們掩鼻而走的“臭水溝”搖身一變,不僅異味不再,還成為市民、游客休閑放松的好去處。依托良好的水資源優勢和生態環境,當地還借助政府扶持轉方式、調結構,發展起集田園采摘、休閑娛樂、餐飲住宿服務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讓“一汪清澈水”在串起“一道風景線”的同時,也帶起“一條經濟帶”,讓興起的多元業態帶來更多就業崗位和商機,美了鄉村、也能富了村民。
雖然大茅村段的河流已換了模樣,但目前大茅河流域的部分河道依舊存在雨污混排、岸線侵占、河道淤積、防洪不足等問題。三亞市水務局建管部有關負責人原國偉介紹,對此三亞也提出了系統整治方案,即三亞大茅水綜合治理工程(白水橋至入海口段),建設內容包括防洪、水環境提升、水生態景觀等工程。
“該項目于去年10月進場施工,截至目前已完成約229畝用地的清表、平整以及喬木、地被等綠化種植及澆灌系統等工作。”原國偉說,工程建成后不僅河道防洪標準將大幅提升,還能對雨水徑流污染和海水上溯帶來的污染進行攔截過濾和凈化,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改善大茅河水質及河道水環境,屆時將打造成適合市民游客休閑娛樂的公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