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圍繞自貿港政策加大制度集成創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在洋浦經濟開發區國際集裝箱碼頭,集裝箱裝卸業務繁忙不已。本版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陳元才 攝
在位于洋浦經濟開發區保稅港區的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加工項目,生產線上的工人有條不紊地對成品油進行包裝。
在洋浦經濟開發區濱海文化廣場展示館實物展區,一個船舶模型格外引人注目。這個船舶模型的原型船叫“中遠海運興旺”輪,它注定載入海南自貿港發展的史冊:在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發布的當天,它就登記注冊在“中國洋浦港”名下,從而促成“中國洋浦港”船籍港政策成為落地最快的海南自貿港政策。
這也是洋浦主動作為,落實早期安排,爭取早期收獲的積極成果。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總體方案》發布一年多來,賦予洋浦的5項獨有政策,均已全部落地實施,讓企業充分享受到了海南自貿港政策的紅利,不但燒開了保稅港區“第一壺水”,自貿港“樣板間”打造也已初步成型。
未來,洋浦在已經落地的若干政策基礎上,擴大壓力測試范圍,在新的領域尋求突破,讓政策“盆景”變為產業“森林”,首單變多單、企業變行業、行業變產業,形成百花齊放、枝繁葉茂的良好局面。
航運政策成效顯著
今年3月2日,新加坡全球能源國際有限公司將旗下的“馬躍”輪轉籍注冊為“中國洋浦港”,成為入籍“中國洋浦港”第33艘國際船舶,這是首艘純外資的國際船舶入籍“中國洋浦港”。值得一提的是,包括“馬躍”輪在內,一共有32艘外籍的船舶轉籍“中國洋浦港”,足見海南自貿港的航運政策吸引力逐漸放大。目前,涉及海南自貿港航運產業的政策有4項。
一是“中國洋浦港”船籍港政策。從《總體方案》發布至今年3月底,已有436家航運產業相關市場主體在洋浦注冊落戶,登記船舶211艘,總載重達918.61萬噸。其中,入籍“中國洋浦港”的國際船舶達33艘,總載重達516.79萬噸。海南的國際船舶總噸位也因此歷史性躍居全國第二。
二是境內建造船舶在“中國洋浦港”登記從事國際運輸出口退稅政策。入籍“中國洋浦港”的33艘國際船舶中符合退稅條件的有7艘,目前在“中國洋浦港”登記的33艘國際船舶中符合退稅條件的7艘國際船舶,已有6艘總價值約27億元國際船舶完成退稅,航運企業的購船成本因此降低11%以上。
三是內外貿同船運輸船舶加注不含稅油政策。目前已完成12單業務,加注不含稅油6123噸,貨值283.3萬美元,為企業減少30%的燃油成本,吸引航運要素向洋浦快速集聚。2021年,洋浦累計完成保稅燃油加注420艘次,共計21.75萬噸,兩項數據相比2020年均實現翻番。
四是啟運港退稅政策。目前已開展兩票業務,涉及退稅款近14萬元,相關政策已步入正軌。
這4項政策的快速落地,一方面有效緩解了境內新造船舶外流壓力,為國家提升航運掌控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促進了航運產業發展。目前,洋浦內外貿航線總數達到39條,其中外貿18條,內貿21條,僅2021年就新開通7條,基本覆蓋國內沿海城市和東南亞地區主要港口,形成“兼備內外貿、通達近遠洋”的航線新格局。
零關稅政策順利實施
《總體方案》發布后,洋浦緊緊圍繞“政策壓力測試”和“做大經濟流量”兩大核心任務,確保各項政策首單業務迅速落地并持續釋放政策紅利,集中精力燒開洋浦保稅港區“這壺水”,實現洋浦保稅港區高質量發展。
零關稅政策順利實施,企業獲得感強。第一張清單是原輔料清單,截至今年3月底,洋浦海關共辦理備案“零關稅”原輔料E賬冊4本,賬冊下報關進口貨物506批次,貨量357.6萬噸,涉及貨值5.3億美元,主要商品為木片、煤炭、二甲苯及乙二醇等;第二張清單是交通工具及游艇清單,洋浦已取得“零關稅”交通工具及游艇享惠資格并建立賬戶的企業共37家,進口“零關稅”交通工具及游艇32票,貨值共22.4億元;第三張清單是自用生產設備負面清單,共有9家企業取得海南自貿港“零關稅”自用生產設備享惠資格,進口“零關稅”自用生產設備90票,貨值6.1億元。2020年12月16日,華能洋浦熱電有限公司在洋浦經濟開發區海關申報的進口燃機控制閥門順利通關,免征稅款57萬元,成為海南自貿港能源基礎設施首單“零關稅”進口自用生產設備。
加工增值30%免關稅政策是洋浦保稅港區“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管理制度的一項重要政策。2021年7月8日,該政策細則出臺后,洋浦相關部門聯合海關舉行政策解讀培訓會,全方位解讀加工增值適用、資質備案流程。7月23日,區內企業澳斯卡國際糧油公司完成首單加工增值內銷出區免征關稅政策業務,內銷大豆油500噸,貨值455萬元,免征關稅41萬元,標志著該政策的正式落地。
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16家企業完成加工增值資質備案,3家企業實際開展業務194票,主要涉及大豆油、菜籽油、玉石珠寶等商品,內銷商品累計貨值13.7億元,免征關稅突破1.1億元,讓企業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海南自貿港政策的紅利。
“兩個15%”所得稅政策惠及區內企業和人才。截至今年4月15日,洋浦共計為373戶次企業季度預繳減免企業所得稅額14.13億元,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交通運輸、租賃和商務服務等行業;已有166名高端緊缺人才申請退個人所得稅,退稅金額3250萬元。
在洋浦保稅港區率先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管理制度,正為全島封關運作進行壓力測試和積累經驗。其中,“一線”簡化申報政策已完成“徑予放行”“單側申報”“先入區后檢測”等政策測試。政策在功能上已具備實施條件,目前區內新落地企業正在陸續投產,將逐步適用這些政策。截至今年3月底,通過公共服務平臺進行通關服務備案的企業102家,有兩家企業開展徑予放行業務10票;有4家企業通過單側申報方式出區150票貨物。
區內不禁止營利性商業設施政策是洋浦保稅港區獨有的政策,目前區內營利性設施已開展完稅交易業態和跨境電商新零售便捷提貨業態企業12家,消費商品涉及服裝、鞋子、酒類、日用品、琥珀制品等。截至今年3月底,跨境電商新零售已累計完成1059單業務,即買即提平均提貨時間2至3分鐘,達到國內先進地區提貨速度,區內其它商業體正陸續在區內開業運營。
制度集成創新成效顯著
2021年11月8日,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發現的48項典型經驗做法發布,洋浦深化制度集成創新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樣板間”的經驗做法被列入其中。
洋浦始終圍繞充分釋放自貿港政策紅利,以解決企業難點、痛點、堵點等問題為導向開展制度集成創新。先后制定實施“創新不同保稅油品同船混裝運輸監管模式”“創設便捷高效的國際船舶登記程序”“出口成品油‘即檢即放’檢驗監管”“國際運輸船舶出口退稅稅庫聯動先退后審”“保稅港區物流分離監管”“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聯辦”等6項制度創新作為海南自貿港制度創新案例向全國發布,成果數量在全省11個重點園區中排名第一。
在自貿港政策紅利賦能和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洋浦的經濟社會迎來快速發展,特別是保稅港區作為多項政策先行先試的載體,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線放開”前,保稅港區內產業形態薄弱且單一,僅有恒豐糧油和少數內貿型生產型企業。“一線放開”后,隨著營業性商業業態、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離岸貿易等政策陸續落地,高端旅游消費品制造、健康食品生產、先進制造、保稅檢測維修、冷鏈物流、跨境電商、融資租賃、中轉集拼、新型離岸貿易等業態在區內孕育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
洋浦陸僑國際海產品產業園是洋浦保稅港區眾多企業中的一員。憑借優良的營商環境和政策紅利,截至今年3月31日,保稅港區累計注冊企業2917家。《總體方案》發布以來新設企業數量是此前的19倍。特別是目前已實質運營的企業有391家,其中世界500強7家,中國500強5家,體現了企業數量和質量的雙提升。2020年6月以來到2021年底,新增簽約項目32個,協議總投資96.62億元。2022年1至4月中旬,新增簽約項目9個,協議總投資55.61億元。
今年一季度,洋浦保稅港區預計完成進出口總值70.4億元,同比增長1.9倍;經營總收入535.5億元,同比增長1.1倍;完成工業總產值8.7億元,同比增長6.2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6%。
可以說,洋浦保稅港區“第一壺水”已完全燒開。
未來,儋州洋浦將圍繞已落地的自貿港政策,加大制度集成創新,加快儋州洋浦一體化進程和港產城融合,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在環新英灣地區建設一座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自貿港新城。
洋浦5項獨有政策
“中國洋浦港”船籍港政策
截至今年3月底
■ 已登記船舶211艘,總載重達918.61萬噸
■ 入籍“中國洋浦港”的國際船舶達33艘,總載重達516.79萬噸
■ 海南的國際船舶總噸位也因此歷史性躍居全國第二
境內建造船舶在“中國洋浦港”登記從事國際運輸出口退稅政策
目前在“中國洋浦港”登記的33艘國際船舶中符合退稅條件的7艘國際船舶,已有6艘總價值約27億元國際船舶完成退稅,航運企業的購船成本降低11%以上
內外貿同船運輸船舶加注不含稅油政策
■ 已完成12單業務,加注不含稅油6123噸,貨值283.3萬美元
2021年
■ 洋浦累計完成保稅燃油加注420艘次,共計21.75萬噸
■ 兩項數據相比2020年均實現翻番
啟運港退稅政策
已開展兩票業務,涉及退稅款近14萬元
“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進出口管理制度
■ 截至2022年3月底,通過公共服務平臺進行通關服務備案的企業102家,有2家企業開展徑予放行業務10票;有4家企業通過單側申報方式出區150票貨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