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做好“產業生態化”文章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滿眼青翠,茶農豐收。人民網 符武平攝
人民網白沙4月28日電(毛雷、符武平)如果說白沙有一樣“世界唯一”,那一定是種在隕石坑里的茶葉。近年來,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依托特有生態資源稟賦,不斷做強做大脫貧地區以有機農產品生產為主的鄉土特色產業,以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鄉村文化產業,做好“產業生態化”這篇文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五里路”的堅守與逆襲
“我們是海南省第一家通過國內外認證的有機茶!”站在翠綠的茶園中,白沙五里路茶葉專業合作社創始人符小芳驕傲地說。
這是一個堅守和“逆襲”的故事。
2008年,符小芳從一家事業單位辭職返鄉。“回到家鄉就想搞點產業,但搞什么呢?我第一個就想到了我們的茶葉。”符小芳說,無意中看到“有機茶”的概念,讓她決定好好利用白沙的生態資源和“隕石坑茶”的概念,就這樣,最初聯合5戶茶農一起種植的20多畝有機茶園“開張”了。
符小芳在茶園采茶。人民網 符武平攝
然而,“有機之路”卻并不順暢。
到了實際大面積種植的時候符小芳才發現困難重重。海南的天氣高溫多雨,六、七月份雨水充沛,正是野草茂盛、蟲災嚴重的時候,不做好鋤草防蟲的預防工作將會造成滅頂之災,尤其是茶園天敵蓑蛾,一夜之間就能把所有茶樹“剃光頭”。
最嚴重的一次,符小芳深夜在茶園里檢查蟲害,聽著滿園都是蟲子噬咬茶樹“刷刷刷”不絕于耳的聲音,她的情緒瞬間就失控了,嚎啕大哭,邊哭邊喊“再也不做有機茶了,上農藥!”但是,擦干眼淚,她又重振旗鼓。通過大量使用粘蟲板、太陽能滅蟲燈、引誘劑和生態平衡等除蟲方法,總算度過了這一次的危機。
符小芳面臨的第二只“攔路虎”是銷售難。“堅守了六年,第一批茶的銷售額只有幾千元。”符小芳說,因為當時大家對“有機產品”的接受度并不高,所以導致他們的“有機茶葉”銷量很低。
為了做好銷售,她將自己在外從事銷售行業的丈夫也“拉下水”,從此,夫妻二人開始共同經營他們的“綠色產業”。此后,符小芳的身影開始出現在冬交會等各種展會上。“一開始的茶基本都沒有賣,全部拿出去給大家免費品嘗。”符小芳大力推廣的“有機茶葉”逐漸被市場接受,他們的銷售額也年年攀升。
隕石坑上長出“金葉子”。人民網 符武平攝
自己富不是富,帶動大家才是富。多年來,符小芳利用自己的茶園,邀請大學教授給周邊農家婦女進行技術培訓20多期,培訓婦女達1000多人。她的有機茶園更是實現了讓周邊黎族村寨的中老年村民在家門口務工,每月獲得可觀的收入。多年來,共帶動365戶1211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共實現分紅190萬元,幫助村民走上鄉村振興的致富之路。
如今,五里路有機茶園規模已擴大至大約300畝,參與茶園管護的黎族茶農增至186戶,產自五里路茶園的黎族大白茶也獲評為白沙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依托茶園打造的五里路茶韻共享農莊也已躋身為海南首批共享農莊之一,農旅融合振興鄉村的愿景正在變為現實。
有機隕坑茶種植園。人民網 符武平攝
“隕石茶”的“產業生態化”
如果說五里路有機茶園是白沙茶葉的“特種部隊”,那么海南天然茶葉有限公司就是“集團軍”。
這家成立于2016年10月的“大公司”,注冊資本金4000萬元,是一家集有機隕坑茶種植、加工、銷售、科研、文化旅游于一體的國有控股現代農業企業。
“我們的茶樹是吃海鮮長大的,稀奇不?”海南天然茶葉公司總經理湯適介紹,通過在茶壟間挖溝埋放魚蝦等海鮮,以及選用羊糞與豆粕、花生餅等發酵腐熟后為茶樹補充養分,較好地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能有效促進茶樹吸收養分,也造就了白沙隕坑茶獨具特色的口感與品質。
目前,海南天然茶葉公司有機茶的種植面積近2000畝,設有紅茶、綠茶、白茶三條現代加工生產線,有機茶年產量可達140噸。該公司始終堅持全園有機種植管理,現已通過了中國有機食品、歐盟有機食品、美國有機食品、日本有機食品、國際雨林聯盟以及中國綠色食品認證,生產的有機茶產品達到了歐盟27國及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進口準入標準。
“集團軍”的優勢在于“帶動”。在白沙黎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的支持幫助下,公司相繼舉辦了多場有機茶標準化種植管理技術培訓班及現場觀摩會,聘請華南農業大學茶學專業的研究生講師為500多名農戶詳細講解了有機茶的種植管理要點以及施肥、病蟲害防治、茶樹修剪、嫁接栽培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在進行專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的同時,公司還積極響應白沙縣委縣政府關于發展特色產業助農脫貧增收致富的號召,生產基地每天從高峰新村以及基地附近招聘60余名農戶,負責茶園除草、割草、施有機肥、修剪、采茶等日常作業,凡是脫貧戶的公司優先聘用。”湯適介紹,目前共吸納四個村委會建檔立卡的脫貧戶20名,按勞動量支付勞務工資,平均每人每天能拿到150元錢,年均收入增加25000元,收入增加讓脫貧戶的家庭經濟狀況和生活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湯適表示,下一步,他們計劃將有機茶種植面積擴大至5000畝,建設白沙有機隕坑茶文化展示中心和主題生活館。通過壯大自身規模、提升有機種植管理水平、結合本土文化拓展產品線等,與其他茶葉品牌形成差異化,逐步提升公司在有機茶行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積極推進白沙有機茶產業和品牌經濟的健康發展,切實提高產業增值能力和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能力,共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實現鄉村振興做出應有貢獻。
張潮瑛正在織黎錦。人民網 符武平攝
“小”織錦織出“大”產業
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能賣錢?白沙黎族姑娘張潮瑛的回答是:當然能!
1986年出生的張潮瑛,是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的一名黎族姑娘。如今,她的身份是海南白沙燦然黎錦手工藝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黎錦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珍貴遺產,如果沒有人繼承,就只能放在博物館里、躺在資料庫里,那多可惜呀!”4月26日下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海南白沙燦然黎錦手工藝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潮瑛說。
張潮瑛從小就對黎錦耳濡目染,曾跟隨外婆學習過織錦技藝。大學畢業后,能歌善舞的張潮瑛,原本可以在聚光燈下翩翩起舞,但她卻一門心思地組織白沙黎族自治縣各鄉鎮的村民專攻黎錦藝術,想要推廣和發揚黎錦文化。“不管做什么,我內心深處最牽掛的還是家鄉的黎錦。”張潮瑛說。
懷著對黎錦的熱愛,2012年,張潮瑛開始師從多名黎錦技藝傳承人,專業學習黎錦技藝。2016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張潮瑛成立了白沙燦然黎錦手工藝專業合作社。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黎錦技藝傳承和發揚下去,讓更多人領略到海南黎錦的文化魅力。
獨具當地特色的黎錦服飾。人民網 符武平攝
如今,張潮瑛帶領的合作社依托黎錦產品,不僅實現了超百萬元的年銷售額,還帶動了白沙黎族自治縣及周邊市縣的600余名黎錦“織娘”的就業,成為行業里的知名品牌。
2020年4月,張潮瑛先后獲得“向上向善海南好青年”和第二十六屆“海南五四青年”獎章;2021年3月,海南省婦女聯合會決定授予張潮瑛“海南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現在的張潮瑛,更是成為一名“網紅主播”。
“除了線下的實體形象店,我還會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帶貨,展銷自己的黎錦服飾及相關產品。趕上定制的單子,在線上接單后,我會將訂單派給各市縣的兼職‘織娘’去做,讓她們在農閑之余,也能有額外的收入。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在傳承和發揚我們黎錦的技藝。”張潮瑛說。
談及未來,張潮瑛表示,自己正在嘗試拍攝一些關于“三農”的短視頻,讓更多的人關注黎錦、了解黎錦、喜愛黎錦,也希望通過黎錦,讓更多的“織娘”過上更好的日子。
做好“產業生態化”文章、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鄉村文化產業……在白沙,鄉村全面振興的畫卷正逐漸鋪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