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鄉村深入一線 感受海南鄉村振興脈搏
人民網海口5月4日電(李浩蓉、毛雷、符武平)日前,“不負總書記囑托”看今日海南鄉村振興——中央全媒體采訪行活動圓滿落幕。在為期5天的采訪中,采訪團一行走訪了海南昌江、白沙、五指山、樂東、保亭、瓊海等地,深入鄉村一線,實地了解海南鄉村振興發展成果,感受海南鄉村振興脈搏。
海南鄉村“產業美”
“以產業生態化推動綠色發展”是本次采訪行發現的突出亮點。在實地采訪白沙茶產業之后,新華社記者李子越表示,跟隨媒體團來到白沙,深入田間地頭,看到很多產業生態化鮮活的案例,讓他印象深刻。
比如當地企業因地制宜利用隕石坑這一獨特地理特征,發展特色有機茶產業,既保護了當地生態環境,同時也打響了“隕石坑茶”品牌。如今,隕石坑內郁郁蔥蔥,低緩山坡上茶樹密布,排列成行,綠意盎然。不僅如此,當地茶產業的發展還為村民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讓村民也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道路。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一環,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也是發展生態產業的必要因素。在走訪保亭雅布倫·享水谷共享農莊時,媒體團成員發現,該農莊建設生動體現了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模式。
響水鎮緯度在北緯18度左右,有山有水,負離子含量非常高,山谷綿延7公里,風景優美。但山谷農業產出卻較為有限,響水鎮引進享水谷共享農莊后,依托生態優勢,發展民宿、旅游康養等產業,實現了“護綠換金”。
資深網絡媒體人魏壽華表示,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共享農莊金字招牌,發展康養和旅游,不但沒有破壞生態,反而讓原來農村的生態更好了,道路更漂亮了,村民居住的平房都換成了漂亮的小洋樓。這種“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模式值得借鑒。
海南鄉村“人文興”
將黎族腰織機的一端固定于腰部,另一端用腳抵住,五彩斑斕的線條就在一穿一梭間,繪制出了美麗的圖案。在走訪海南白沙燦然黎錦手工藝專業合作社時,記者團成員們被黎錦和黎錦的制作工藝所吸引。
黎錦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悠久歷史,當地生活風貌、文化習俗及藝術積累也在黎錦圖案中有生動體現。
海南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員符攀嬋博士表示,鄉村振興少不了文化振興,黎錦是海南鄉村尤其是海南黎族鄉村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有力抓手。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黎錦產業起到了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作用。在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海南的黎族同胞們站在了改革開放最前沿,黎錦產業化發展探索的路徑和經驗將會成為全國其他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樣板和典型案例。
海南鄉村“善治理”
完成技能入戶登記加5分;參加一次就業培訓加10分;房前屋后沒有垃圾、糞便加5分,反之扣5分;露天焚燒秸稈扣5分……在采訪活動中,樂東鶯歌海鎮實行的“積分制”鄉村治理模式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法治日報記者翟小功表示,看到樂東鶯歌海鎮鄉村治理體系成效顯著,當地鄉風更加文明了,人居環境更好了,社會治安更加穩定了。他們通過積分制賦能,再結合上級政策要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工作新格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