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首座村級博物館“誕生記”
黎族傳統農耕用具。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樂東5月18日電(李浩蓉)王秀芹,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大安鎮西黎村一位普普通通的黎家婦女,卻與收藏結下了不解之緣。王秀芹對收藏的酷愛,曾被村民笑作癡狂,但如今她的藏品還真擺在了博物館里。不過這些藏品并不是價值連城的古玩珍品,而是承載著黎族記憶的老物件。
民間收藏為文化傳承護好“根”
這事,還要從1986年說起。
王秀芹出生在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這是一個黎族村莊。那年她高中畢業去姨媽家玩,姨媽送給她一個古老而獨特的黃銅耳墜。姨媽告訴她,從前黎族女孩就是戴這樣的耳墜,現在已經很少見了。自此,王秀芹對黎族老物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是源于這一次偶然,她也開始了收藏之路。
2012年,王秀芹走進婚姻的殿堂。“別人結婚,嫁妝是各種家用電器,我結婚,嫁妝就是黎錦、藤簍、腰刀、陶器、黎族生產生活工具等,拉了一車又一車。”王秀芹說,當她把這些藏品從娘家運到西黎村時,丈夫專門騰出一間房屋給她放藏品。后來因為藏品太多,丈夫又蓋了一間100多平方米的鐵皮屋來放置。從那時起,這些老物件跟著王秀芹一起在西黎村安了家。
“有人說我是瘋子,因為我與大家不一樣,我對這些東西特別執著。”王秀芹說,她收藏了30多年,很多人不理解,但她卻認為收藏承載自己民族文化的老物件是再正確不過的事情,正確的事情就要堅持到底。
民俗記憶為文化展示搭好臺
在西黎村中央,一棟土黃色的船型屋建筑靜靜佇立,這里是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館。步入展示館,古老的黎錦、歷經滄桑的黎族農耕器具、婉轉動聽的黎語民歌、惟妙惟肖的大安剪紙......這些都是孕育了黎族文化的“火種”。
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館。受訪者供圖
西黎村距離樂東黎族自治縣縣城7公里,全村456戶1830人,全是黎族同胞。乘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2019年8月,西黎村民族文化展示館應運而生,多數展品都來自王秀芹的收藏。“剛到西黎村時,看到王秀芹的收藏品都擺放在倉庫,積滿灰塵,我當時就覺得這么多能展現黎族文化的藏品,應該好好利用起來。”當時的西黎村第一書記,現任大安鎮鎮長的劉柰妤說。
作為海南第一個村級博物館,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館總占地面積1761平方米,展示館上下兩層面積770平方米,分為黎錦、大安剪紙、黎族生產生活工具、黎陶四個區域,共有2000余件展品,目前展出500余件。
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館開展大安剪紙培訓班。受訪者供圖
黎族沒有文字,民族的歷史和文化,體現在代代相傳的物件上。記住過往的痕跡和文化,老物件的保護尤為重要。展示館里有很多黎族老物件,如牛皮凳、樹皮衣、紡車、鼻簫、牛車、石器、蓑衣、漁網、筒裙……都折射出黎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展現了黎族獨特的歷史和文化。
館內陳列的黎錦服飾。受訪者供圖
“很多藏品需要好的環境去保護和展示,現在有了展示館,我希望展品長久保存,讓后人也了解黎族歷史和文化。”王秀芹說。
靚麗名片為鄉村旅游留住人
自2020年1月開館以來,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館吸引了29000余人次前來參觀。大安剪紙培訓班、黎錦培訓班相繼開展,既為西黎村百姓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源動力,又成為黎族人文展示傳播的窗口,對保護、傳承、發展黎族歷史文化都有著重要作用。
保存完好的黎族谷倉。受訪者供圖
“剛開館的時候仔細地參觀了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館,才發現原來我們的人文底蘊這么豐厚。”西黎村的村民說道。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館展出的500余件展品,全面展現了黎族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非遺文創等,村里有了博物館,大大增強了村民的文化自信。“現在附近的村民對于黎族文化已經如數家珍,遇到來詢問的游客,人人都能當講解員。”西黎村駐村第一書記于漣水說。
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館開展黎錦技藝培訓。受訪者供圖
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添色彩
2017年之前,西黎村還是“十三五”建檔立卡貧困村,村里人居環境差、基礎設施落后、貧困戶有91戶361人。如今西黎村不僅有文化展示館,還先后建起農產品體驗采摘園、特色民宿、咖啡屋等,利用村里豐富的民俗資源,吸引了大批游客。“為了留住更多游客,村里正著力推動文明生態村建設,將旅游、民俗銜接融合,打造獨具民族風情的休閑娛樂旅游度假村。”于漣水說。
業余時間,于漣水也會帶著游客游覽西黎村,聽到游客對西黎村的夸贊,伴著一路上的青山綠水、尋著沿途的民俗風情,看著村莊的發展變化,于漣水對西黎村的未來充滿信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