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
咚咚鏘、咚咚鏘……2月4日晚上10時許,伴隨著鑼鼓聲,一個個通明透亮的大花燈從瓊海市龍江鎮華僑中學大門里“游”出,在龍江鎮墟的大街小巷游走。花燈所到之處,花團錦簇、燈影綽綽。不少游客駐足觀賞、拍照留念。
龍江元宵游燈,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年歷史,是龍江的傳統習俗。瓊海首屆龍江鎮元宵花燈文化節就在龍江舉行。從花燈的制作,到花燈的游街,當地的群眾深度參與其中。
“元宵游燈是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舉辦此次活動,不僅是為了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也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堅定文化自信。”龍江鎮副鎮長史帆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不止龍江游燈,今年春節元宵假期很熱鬧,瓊海開展系列文明實踐活動。從城區到鄉村,群眾在哪里,“文明新風”就吹到哪里。
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宣講
不久前,在中原鎮大錫村,一堂“田野上的思政課”在此處開講,當地人氣頗高的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謝才雄為群眾解讀黨的二十大精神,村民們聽得認真而投入,笑容和掌聲相映。
“宣講用的是大白話,講的是小故事,讓人一聽就明白。”大錫村村民陳小雨在村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場聽完惠民政策宣講后,大有收獲。
打通理論走入群眾的這“最后一公里”,善于說老百姓能聽懂的話是關鍵。為此,瓊海打造本土宣講隊伍,以田間地頭、市井街坊等作為傳播點,宣講紅色故事、傳統文化以及黨的最新理論政策。自去年以來,瓊海已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政策宣講志愿服務大集市活動21場,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層理論政策宣講小課堂活動44場。
此外,瓊海因地制宜探索特色,通過合唱、舞蹈等文藝方式,唱響新時代文明實踐主旋律,大家聽著不累、看著開心、樂于參與、愿意跟隨,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益。
創新模式做好志愿服務
近日,在博鰲鎮沙美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門口人頭攢動,免費理發的攤位前不少村民正排隊。剛理完發的村民馮清童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感覺很是精神。
為什么“免費理發”可以走進志愿服務活動?因為群眾需要!
“群眾需要什么,我們提供什么。”瓊海市志愿服務指導中心工作人員許偉偉表示,瓊海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不僅組建志愿者團隊進村入戶,在聊天中和人們交流思想、聽取訴求,還通過問卷發放形式了解群眾需求,最終形成了群眾“點單”—文明實踐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模式,實現文明實踐工作的內涵式提升。
與此同時,瓊海市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吸納黨員干部、專業人才以及群眾性活動帶頭人等人才資源,組建起包括專業志愿服務隊、鎮區綜合志愿服務隊、特色志愿服務隊在內的“9+13+N”支志愿服務隊。
“穿上藍馬甲,服務群眾,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文明實踐活動的氛圍,新時代文明精神才能蔚然成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者呂春說。
整合資源引領閱讀新風尚
走進瓊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萬泉河分中心,屋內各式書籍整齊擺放。春節期間,該中心迎來了客流小高峰,不少市民圍桌而坐、各自捧書、專心閱讀。年過七旬的市民李建新如往常一樣摘下帽子,挑選了一本讀物,便坐在靠門的位置,享受自己的閑暇時光。
“只要有空,我都喜歡來這里看書。”李建新邊翻閱邊說。
近年來,瓊海組織開展全民閱讀推廣活動,讓全民閱讀與新時代文明實踐、農家書屋、美麗鄉村建設、文化傳承積極融合,整合各類文化資源,創新閱讀方式,同時推動公共閱讀設施更加完善,引領鄉村閱讀新風尚。據統計,全市各鎮村、各機關單位圍繞不同主題,在農村、學校、機關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農家書屋、圖書室、職工之家等各類閱讀陣地,組織舉辦了400余場次全民閱讀活動。
瓊海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瓊海還將繼續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作用,經常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傳播科學理論政策知識、引領帶動群眾踐習文明新風、豐富活躍市民文化生活,打通宣傳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文明成風化俗,如細雨潤物無聲。一顆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植根瓊海大地,在百姓心間悄悄發芽、開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