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蓬勃興起自貿港 勇立潮頭更開放
這兩天,海南迎來“消博時間”,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下簡稱第三屆消博會)正如火如荼進行。
第三屆消博會是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我國舉辦的首場重大國際性展會,相比前兩屆,本屆消博會展覽面積及參展國別數、品牌數和采購商數等指標均有較大提升,吸引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3000個消費精品品牌參展,30個省區市領導率交易團參展,2000多名境外采購商到會洽談采購,專業觀眾預計超5萬人,進場觀眾超過30萬人次。
作為“買全球、賣全球”的全球公共服務平臺,消博會的火爆并不令人意外——其不僅釋放出提振消費信心的信息,更是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
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人民網 孟凡盛攝
海南的故事,總是和“開放”密不可分。
2018年4月13日,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海南,承擔起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全新歷史使命,又一次站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五年,海南自貿港建設蹄疾步穩、蓬勃興起,尤其在經濟領域,結構更優化、發展更協調、對外更開放。海南用有力實踐,不僅彰顯了中國堅持奉行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的決心,也再一次向世界宣告,中國開放的大門不僅不會關閉,而且還將越開越大。
調結構、增動能,經濟結構更優
世界最大的單體免稅店——海口國際免稅城。人民網 孟凡盛攝
最近,關于海南離島免稅的新聞又“火”了。
4月1日起,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在2021年新增“郵寄送達”和“返島提取”提貨模式的基礎上,對單價超過5萬元(含)的免稅品可選擇“擔保即提”提貨方式,對單價不超過2萬元(不含)且在政策清單內的商品,按照每人每類限購數量要求,可選擇“即購即提”方式提貨。
“即購即提”新政實施當天,游客張桂生在位于海口的海控全球精品免稅城(以下簡稱GDF免稅城)購買了一件進口行李箱,這件在電商官網標價4780元的行李箱,折后僅2443元。關鍵是,因為“即購即提”,張桂生當場就把箱子拆封使用。這一新政的實施,在游客看來可能僅僅是方便,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次調整或將對整個離島免稅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工作人員將商品交給顧客,免稅商品實現即購即提。人民網 孟凡盛攝
“按照以前的提貨政策,游客基本上都把免稅購物放在海南旅游的最后階段,但現在,他們可以一下飛機就來免稅店,因為像化妝品、太陽鏡這樣的東西,都可以在海南即買即提即用。”GDF免稅城相關負責人說,這對于免稅品銷售行業,將產生深遠影響。
五年來,海南一直“調結構、增動能”。加快構建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調什么?調房地產——堅決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擺脫“房地產依賴癥”,非房地產投資占比五年提高18.2個百分點。增什么?增產業——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占全省GDP比重由53%提升至70%。2022年13個自貿港重點園區累計完成投資1261.5億元,實現營收超過1.8萬億元,同比增長31.6%,以不到2%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省超三成的投資和超五成的稅收。
房地產投資降低的部分,被國際客機維修、數字經濟、石化新材料、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等蓬勃興起的高新產業取而代之,“一調一增”間,海南的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更加健康。
同城化、一盤棋,區域發展更協調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目前,海南正在打造全世界面積最大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其中既有海口、三亞這樣的現代化都市,也有五指山這樣的熱帶雨林,這種情況下,如何貫徹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海南給出解題思路:堅持“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突出城鄉一體、陸海統籌、山海聯動,把全島作為一個整體來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
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人民網 符武平攝
其中,“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就是海南破題的第一招兒。
最近,平常在人們印象中專門“蓋房子”的儋州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儋州城投)開始謀劃在洋浦經濟開發區試水預制菜產業。“我們就是看中了洋浦的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計劃開發新產業,現在已經成立了合資公司準備開始試生產,如果路子走得通,我們就會打造一個產業園。”儋州城投董事長陳宏藝信心滿滿。
長期以來,儋州“有城無產”,洋浦“有產無城”,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就是要通過將洋浦的政策、區位、產業優勢,與儋州的城市功能和腹地優勢相結合,努力實現“儋州因洋浦而更加開放,洋浦因儋州而更有深度”,最終達到“1+1>2”的效果。
2022年儋洋一體化以來,行政體制改革基本完成,儋洋一體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編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環新英灣地區“1+15+6”新規劃體系建設已完成,化解儋州“有城無產”和洋浦“有產無城”的突出矛盾走出了第一步。從經濟數據來看,去年儋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879億元,首次躍居全省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5.3%)和一些外向型經濟指標的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儋州洋浦堅持以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區域協調發展為“雙引擎”,積極打造海南高質量發展“第三極”。
除了儋州洋浦,海南各地在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下,基礎設施發生著喜人變化:美蘭機場投用“雙跑道”,“跨海環島城際化”鐵路網繼續完善,全國首列高鐵公交化市域列車開通運營。“豐”字型+環島高速路網基本成型,“縣縣通高速”、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全面實現。市場化手段推動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過海時長縮短至1.5小時。首條國際海底光纜建成商用,千兆光網和5G網絡覆蓋率持續攀升。智能電網綜合示范省基本建成,年戶均停電時間縮至8小時。天然氣環島主干網投入使用,城鄉用氣基本實現全覆蓋。海島型骨干水網初具規模,成為安全用水“保障線”。
如今,海南島上,海口經濟圈發展能級加快提升,三亞經濟圈向旅游和科創并舉轉型,儋洋經濟圈聚合效應初步顯現,濱海城市帶啟動規劃建設,中部生態涵養保育區體制機制日趨完善。
一個更加協調發展的海南,正在不斷筑牢自貿港建設的根基。
走出去、引進來,對外更開放
高水平對外開放,海南有著天然的優勢。
海南是中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從海南海口美蘭、三亞鳳凰、瓊海博鰲三大國際機場出發,飛行4小時可抵達21個國家和地區,從海南五大深水良港出發,海上航路直通國際貿易主航線。今年3月15日零時,海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于2020年3月28日起暫停的59國人員入境旅游免簽政策正式恢復實施。
海南恢復入境免簽政策首日,入境旅客順利通關。朱晨鵬攝
五年來,海南180多個自貿港政策文件落地實施,一個多元、繁榮與自由便利的海南,吸引著全球優質生產要素在這里集聚,也讓海南自貿港成為吸引外資的“強磁場”。
2018年至2022年,海南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量連續快速增長,累計達4798家。尤其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以來,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吸引了外國投資者的高度關注,外資企業看好海南市場機遇,新設外資市場主體快速增長。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海南新設立外資企業4143家,占近十年新設外資企業總量的80.2%,瑞士歷峰集團、德國歐綠保、英國阿斯利康等國際知名企業積極在海南投資興業。
市場主體增加的同時,真金白銀也被吸引而來。2018年至2022年,海南累計實際使用外資128.9億美元,超過海南建省前30年實際使用外資總量(96.07億美元)。同時,2022年,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2009.5億元、增長36.8%,增速排名全國第二;服務進出口總額353.62億元、增長22.9%。經濟外向度達34.7%,提高了7.7個百分點。
翻開海南的投資“朋友圈”可以發現,海南外資來源地“遍全球”。五年來,在海南投資的國家和地區累計達142個,包含G20所有其他成員國和除老撾以外的RCEP伙伴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的49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打通雙循環交匯點的海南,正加快打造“兩個總部基地”——中國企業進入東南亞等境外國家和地區的總部基地,及東南亞等境外國家和地區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總部基地——吸引越來越多以總部企業為重點的經營主體落戶海南。
今年3月初,海南制定了《支持“兩個總部基地”建設的核心政策舉措》,并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該政策舉措主要包含支持東南亞等境外國家和地區投資的外資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15%優惠政策,支持東南亞等境外國家和地區公民、東南亞等境外國家和地區投資的外資企業工作人員享受個人所得稅15%優惠政策,支持東南亞等境外國家和地區企業享受部分商品進口“零關稅”政策、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等15條舉措。此舉將進一步深化海南與東南亞各國務實合作,并推動人員、運輸往來便利。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國經濟這片遼闊的大海,足以應對任何狂風暴雨,化解一切驚濤駭浪。蓬勃興起的海南自貿港,也必將在改革開放的航線上乘風破浪,逐夢遠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