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精品国产三级大全在线观看,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亚洲永久网站

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深海"重器"+前沿技術 南海沉船考古將這樣進行

2023年05月21日18:48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三亞5月21日電 (記者 李學山)5月21日,國家文物局和海南省政府聯合在三亞舉辦深海考古新聞發布會,宣布正式開啟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的考古調查工作。那么,此次深海考古將如何進行?有哪些先進裝備和前沿技術將被應用于考古過程中?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的專家進行了詳細解讀。

中國深海考古開啟新篇章

5月20日,國家文物局主要負責同志乘坐“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參加了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第一次水下考古調查,在沉船遺址核心堆積區西南角布放了水下永久測繪基點,并進行了初步搜索調查和影像記錄,正式啟動了南海西北陸坡古代沉船遺址的考古調查工作,開啟了中國深海考古的新篇章。

“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領域,也是我國水下考古的重要發展方向。”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長閆亞林說,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保存相對完好,文物數量巨大,年代比較明確,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不僅是我國深海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這一重大發現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對中國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貿易史、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貢獻。也充分展示了我國深海科技與水下考古跨界融合,相互促進的美好前景,標志著我國深海考古向世界先進水平邁進。

深海“重器”助力水下考古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副局長庫衛群說,2022年下半年,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在南海海域開展科學考察、深潛作業時候,發現了海底沉船遺址。利用該院自主研發的潛載測深測掃聲吶獲取了水下區域分布圖,根據國家文物局安排,深海所又和有關單位聯合承擔了這次以及后續考古調查任務。?

據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科學部副主任陳傳緒介紹,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分別是“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支持下,基于前期相關海底探測結果,2022年12月23日深海勇士號第500潛次發現的。接下來在針對兩處沉船的深海考古,他們將利用“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和“奮斗者”號萬米載人潛水器,以及“獅子魚一號”ROV等載人無人平臺裝備,在沉船區開展多種探測、取樣和文物提取工作。

陳傳緒說,本次深海考古探測使用的技術裝備和應用包括:一是利用測深側掃裝備圈定沉船及散落文物的分布范圍;二是利用水下動態三維激光掃描,疊加光學圖像,完成三維掃描及攝影拼接工作,生成一號沉船核心區遺物平面分布圖。也能夠為將來虛擬現實把海底文物轉移到數字線上提供基礎數據。

同時,他們將采取長基線方式,進行考古水下定位,滿足考古對于定位的要求;同時配合考古工作海底取樣,海底取樣包括了沉積物取樣器,生物提取裝置,用以提取海底底質、海水、微生物、船木、原木等樣品進行科學檢測分析,對沉船保存狀況進行評估。

針對文物現場觀察和文物提取的特殊要求,深海所將利用載人潛水器和ROV,配合使用研發的新型力反饋柔性機械手、潛載吹沙清理裝置等,對海底文物進行無損的保護性提取,對被沉積物覆蓋的關鍵文物進行水下清理方便考古學家進行原位觀測。同時搭載4K、8K攝像,對水下文物現場進行高清拍攝,為觀眾呈現更高清的視覺盛筵。

前沿技術摸清沉船“家底”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二級研究員宋建忠說,按照國家文物局批復的工作方案,本次深海考古工作將在一年左右時間內分三個階段完成。三個階段的任務包括七個方面:

1.使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器對南海西北陸坡一、二號沉船進行科學考古調查,通過水下搜索摸清沉船分布范圍,在沉船核心區域西南角設立水下永久基點,目前已經完成一號基點的布設。

2.對兩處沉船開展地球物理探測,對探測結果進行綜合識讀、分析和判斷,獲取沉船所在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水文以及沉船的物探掃測圖像等數據。

3.在水下搜索和物探掃測的基礎上,根據沉船分布范圍及掃測獲取的物探圖像,對一號沉船進行多角度、多種類的影像資料記錄,包括整體正射影像、遺物堆積正射影像、重要區域、重要位置、重要文物以及重要的考古過程的影像等。

4.對一號沉船開展三維激光掃描,與光學影像疊加,完成三維掃描及影像疊拼工作,生成一號沉船核心區遺物平面分布圖。

5.在完成資料記錄的前提下,根據研究需要采集適量文物,初步了解沉船埋藏情況,確認沉船性質和內涵。

6.提取海底底質、海水、微生物、船木、原木等樣品進行科學檢測分析,對出水文物進行現場保護和實驗室保護,對沉船保存狀況進行評估,為兩條沉船遺址后續考古和保護提供決策依據。

7.結合深海考古亟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和難題,開展長基線定位、新型柔性機械手抓提文物、沉積物及樣品采集、潛載吹沙裝置清理等深海考古技術、裝備的研發與應用。

(責編:吳占桂、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