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王下鄉:深山黎寨煥新顏 念好“發展經”開出“文旅花”
人民網昌江7月14日電 (記者李學山)“我們現在不僅吃上了旅游飯,而且還是越來越香甜的旅游飯。”6月25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三派村“愛花農家樂”里,女主人林愛花迫不及待地表達著自己的心聲。
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三派村。昌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位于地處霸王嶺腹地生態核心區的王下鄉是一個純黎族的少數民族鄉,也是海南省最為偏遠的黎族鄉鎮。下轄4個村委會13個自然村,人口約3300人。這里曾經因為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基礎設施薄弱、經濟文化落后而“被知名”。
為幫助王下群眾挖掉“窮根”,摘下“貧困帽”,同時也保護好這里的青山綠水,歷屆海南省委、省政府以及昌江黎族自治縣委縣政府都對這里給予了高度關注,逐步改變了這里的落后面貌。2018年以來,王下鄉更是緊緊抓住獲評海南全省首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一機會,匯聚各方力量,讓這個曾經不通車、不通電、不通網的深山黎寨念好“發展經”,答好“趕考卷”,開出“文旅花”,實現了美麗蝶變,最終成為海南鄉村振興的“樣板間”。
深山黎鄉求變革
“那時候的黎族鄉親沒有什么商品意識,自家收獲的香蕉想賣就放在家門口,自己躲在門后或者大樹后,有人要買才會跑出來,更不會討價還價。”海南省文聯一級調研員、王下鄉黎花里鄉村建設項目總策劃林青說,當她第一次來到王下鄉,就被這里的閉塞和黎族鄉親的淳樸“震住”了。
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三派村舊貌。黃瑋攝
沒有商品意識的“淳樸”源自閉塞和貧困:2020年之前,王下鄉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262戶1129人,占全鄉人口三分之一。
俗話說“靠山吃山”,王下鄉的村民曾經也用自己的方式“吃山”——上山打獵,砍樹種山蘭稻。但這不但沒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太大變化,反而給這里的生態平衡帶來一定影響。
2006年,昌江積極探索“扶貧先扶智”工作思路,通過實施教育扶貧移民政策,將王下中學271名初中生整體遷入位于縣城的昌江民族中學,實行寄宿制教育,各自然村的小學生則集中到鄉中心校寄宿學習。教育扶貧移民工程不僅結束了王下鄉連續15年沒有人考取高中的尷尬歷史,到了2022年全鄉有153人圓了大學夢。
2007年,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昌江在全省率先實行生態補償機制,“靠山吃山”的王下人停止“刀耕火種”,轉而成為山林守護者。
不再“吃山”了,黎族同胞的生計咋辦?開山修路搞旅游。
2010年之前,王下鄉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條約三四米寬的崎嶇山路,從昌江縣城開車到王下,單程需要近三個小時,一旦遇到暴雨山洪,道路出現坍塌,這里就幾乎與外界中斷了聯系。這樣的路況,怎么能滿足群眾需求并吸引游客?因此,開山修路成了昌江、王下幾屆黨委、政府為群眾辦實事的第一件大事。據統計,2011年后,當地共投入修路資金2000萬元,為深山里的王下鄉打通了“出山之路”。
“青山綠水”嬗變“夢里黎鄉”
王下鄉更大的改變開始于2018年。這一年,王下鄉獲評海南全省首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如何讓“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落地,讓“綠水青山”變成百姓手中能夠抓得住的“金山銀山”,成為擺在昌江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面前的重要課題。
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黎花里。昌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為此,昌江請來專業策劃團隊,根據海南省“百鎮千村”工作部署,確定以建設“中國第一黎鄉”為目標,創新發展生態旅游產業,把整個王下鄉作為“黎花里”文旅項目來打造。
“光從交通基礎設施來說,這里就很難發展旅游。”林青說,2018年為響應文聯系統“深入基層、扎根人民”的號召,她應邀來到王下鄉,第一印象就是這里太偏遠了,但考慮再三后她還是決定留下來,通過自己的專業優勢助力王下發展。
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林青和她的團隊提出,以文化為魂,結合黎族傳統文化和考古文化的內涵,讓生態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助力當地生態旅游產業提檔升級,讓當地老百姓吃上“旅游飯”。這一理念得到了昌江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
浪論村廣場舉辦篝火晚會。昌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黎花里”推進過程中,林青帶領團隊仔細研究策劃細節,力求做到就地取材、就地取景、不亂拆遷、不亂造景,注重村民生活景區化,保護好各村的原生態環境、原生態文化、原真的民族風俗,實現鄉村變舞臺、村民變服務員、百姓變演員、田園變市集、特產變文創產品。
在“兩就兩化”原則和“三護五變”的工作思路下,林青在王下鄉造了一個“夢里黎鄉”,以“文化筆法”按照“一步一里一風情”的理念巧妙地把整個鄉串聯起來,策劃了“黎花一里·詩里畫里·三派村”“黎花二里·時光里·洪水村”和“黎花三里·酒里歌里·浪論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方案,將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發展基礎、文化底蘊相融合,突出厚重的人文內涵、獨特的黎族特色、絕美的生態景觀。
浪論村整村推進扶貧。昌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與此同時,黎花里文旅項目啟動后,如何真正讓老百姓吃上旅游飯、吃好旅游飯?昌江理清政府、農民和企業各自的角色定位后,探索走出了政府資金“輸血”引導、市場主體“造血”運營、村民集體“熱血”參與的閉環開發道路。
隨后,在各方推動下,王下鄉的“夢里黎鄉”畫卷開始徐徐展開。
“黎花里”里看振興
云畫(海南)文旅開發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年慧云是“黎花里”浪悅黎奢民宿的投資者,她介紹,項目啟動時,當地群眾不理解,對項目的前景預期也并不看好。因為有了王下鄉黨員干部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介紹項目落地實施的可能性,才確保了項目的順利推進。
疏通了難點問題,政府對王下鄉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也在持續加強。升級改造霸王嶺至王下鄉旅游公路,改造王下鄉10千伏供電線路,建成3個生態停車場、7座旅游公廁以及游客中心、旅客長廊、黎寨歌舞等旅游配套設施。
十里畫廊。昌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緊接著,“兩山理念”文化園、牙勞驛站和“黎山麓”觀景臺、大廣壩和十里畫廊觀景臺等配套項目相繼建成,在吸引游客的同時增強了企業在王下鄉投資興業的信心。
變化在一點一滴中積累,隨著黎花里文旅項目建設的不斷推進,王下鄉也迎來了高光時刻。
2022年8月2日,海南省“能力提升建設年”鄉村振興亮點展示擂臺賽在海口舉行,昌江黎族自治縣縣委書記陳儒茂代表該縣上臺打擂,站在主題為“黎鄉蝶變 振翅翱翔”的王下鄉黎花里形象大門背景圖前,他用豐富的情感、穩健的臺風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講述了王下鄉近年來美麗嬗變的故事,最終以95分的高分在全省18個市縣中脫穎而出,奪得鄉村振興亮點展示擂臺賽第一名。
“美麗鄉村”王下鄉浪論村。蘇曉杰攝 昌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王下鄉“出圈”后,絡繹不絕的游客來到這里,在探訪青山綠水的同時,也尋找著這個昌江黎鄉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密碼。
數據顯示,自2020年5月黎花里項目開始運營至今,王下鄉接待游客累計超45萬人次,旅游經濟收入高達7500余萬元,拉動全鄉2022年人均GDP突破2.2萬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
今年5月5日,海南省委書記馮飛來到王下鄉調研。在王下鄉三派村、洪水村等地,他走進農家樂和民宿,向村民詳細詢問經營收入、家庭生活狀況,并前往錢鐵村皇帝洞了解古人類遺址保護情況,要求統籌做好文物保護、文化發掘、旅游發展等規劃。
當晚,在王下鄉浪論村廣場涼亭下,馮飛同當地致富帶頭人、駐村第一書記、文旅企業家、返鄉大學生、返鄉退役軍人、黎族傳統文化傳承人和熱帶雨林科研工作者代表拉家常、聊民生、話發展。馮飛對王下鄉在以產業引領鄉村振興中特色旅游定位好、企業帶富機制好、政府市場關系處理得好等經驗做法給予充分肯定。他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南熱帶雨林是“國寶”。大家要牢記囑托,精心呵護“國寶”,做好“兩山”轉化這篇大文章,更好實現熱帶雨林“水庫、糧庫、錢庫、碳庫”功能。要抓實產業振興,依托獨有的熱帶雨林和獨特的黎族文化,做好統籌發展規劃,創新土地利用機制,發展體驗式旅游項目,創建農產品區域品牌,讓黎族群眾不但吃上“旅游飯”,還要吃好“旅游飯”。要補齊民生短板,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進基層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發展。要強化基層黨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水平,鼓勵大學生返鄉服務鄉村振興,以淳樸鄉風吸引八方來客。
霸王嶺上賞木棉。魏有存攝 昌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一張藍圖干到底
在林青看來,“黎花里”不僅改變了王下鄉群眾的生活,當地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大幅躍升,村民自編自創的歌曲《唱支黎歌給黨聽》就發自肺腑地表達了王下人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現在我一到王下,村里的婦女們都會圍著我,跟我說很多故事,比如以前王下鄉的孩子們,因為家鄉比較落后,走出去都不敢說自己是王下鄉的,現在孩子們都因為自己是王下人感到驕傲!”
路通了,網有了,王下群眾的生活理念也開始和山外面同步了。林青說,王下鄉好幾個村子都種植了橡膠,2018年之前,由于橡膠價格持續低迷,同時道路崎嶇出售較難,當地村民都不愿意上山割膠。但當他們切身感受到經濟發展給自家帶來的改變后,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被重新激發出來,橡膠生產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提高,甚至在爭創小康生活上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比、學、趕、超”勁頭,生活底氣也更足了。
在王下鄉工作了多年的王下鄉黨委書記楊榮輝對這樣的變化感觸更為深刻,他說,以前的王下鄉交通十分不便,當地人經常開玩笑說“來趟王下鄉要了半條命”,落后的基礎設施令不少人望而卻步。但通過這些年的逐步探索,王下鄉走出了一條既符合王下鄉實際又遵循市場規律的發展路徑,不僅守護了“綠水青山”,更通過“旅游飯”“生態飯”獲得了“金山銀山”。
他說,近年來,王下鄉以建設“黎花里”項目為抓手,不斷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發展特色產業,探索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化密碼。“五網”基礎設施全面升級,村風鄉貌翻天覆地,村莊道路全部硬化,徹底實現村村通、戶戶至,徹底改變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舊貌;移動通信信號基本覆蓋全鄉,4G光纖、網絡電視開通使用,解決了村民的通信難題。高標準編制實施《王下鄉生態旅游發展規劃》,實現景區建設與生態保護的有機統一。通過“政府引導、群眾自愿、市場運作”的模式,帶動王下鄉旅游服務業迅速崛起,帶動群眾就業創業迅速上升,目前全鄉累計開設民宿11家、農家樂10家,切切實實讓黎族同胞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王下鄉星空民宿。昌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但昌江人并未滿足于此。2022年4月,昌江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擔任組長、縣委統戰部等主要職能部門為成員的“打造王下鄉鄉村振興樣板工作專班”,以高標準策劃、高要求實施、高起點定位、高質量推進的要求,推動鄉村振興樣板建設進入新階段。昌江縣委副書記、王下專班班長方才健說,專班制定了實施鄉村振興樣板工作實施方案,謀劃了43個項目,目前正在推進黎花里文旅小鎮的四期項目建設,力爭在兩三年內把王下鄉打造成全省的鄉村振興樣板。
海南省委黨校文史教研部主任詹賢武教授說,鄉村振興是一個偉大的課題,與脫貧攻堅戰不同,鄉村振興涉及范圍更廣,承載任務更重,實施難度更大,是一場持久戰,但卻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成功與否關系到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就需要廣大黨員干部打破常規思維,樹立大局觀念,接續艱苦奮斗,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決心和勇氣持續推動,昌江王下鄉這些年的探索和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王下鄉的華麗蛻變,是昌江黎族自治縣委縣政府從加強黨建引領、改善基礎設施、人才培養方面為項目發展增強動力的結果。”昌江黎族自治縣委書記陳儒茂說,昌江在下一步工作中,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進一步明確打造王下鄉·黎花里樣板的初心使命,一任接著一任干,穩步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同時堅持復制推廣,把在王下鄉形成的成熟模式、成功做法,逐步在適宜的地方推廣,提升王下鄉生態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昌江霸王嶺中的海南長臂猿。昌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陳儒茂表示,昌江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霸王嶺片區相依相伴,而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海南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四大標志性工程之一,也是海南省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實現路徑的具體實踐,昌江將把自身發展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充分融合,結合昌江國土空間規劃、旅游發展規劃,謀劃好霸王嶺旅游開發建設。同時合理利用好熱帶雨林森林資源,做好“科研”和“科普”兩大文章,讓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發揮出其最大價值,為海南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做出昌江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