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統籌推進海洋污染綜合防治、生態保護修復、親海空間品質提升,實現關注度、人氣齊升
海口灣:“城市會客廳”魅力盡顯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內,許多市民游客在散步、觀光。近年來,海口灣通過建設暢通工程,擴大生態駁岸與濱水濕地,打造優質濱水公共開放空間,“天空之山”驛站等優質親海空間越來越多,吸引人們前來“打卡”。(資料圖)
海口灣延綿數十公里的海岸線勾勒出城市的外輪廓,也構建起獨特的海濱“城市會客廳”,吸引人們前往打卡。
“通過海口灣暢通工程,我們擴大生態駁岸與濱水濕地,打造優質濱水公共開放空間,慢行道、跑步道、騎行道三道貫通,高標準建設16個‘海口·海邊的驛站’。”在海口旅游文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海口灣暢通工程項目經理林捷看來,海口灣變得越來越“吸睛”,也越來越有人氣。
日前,生態環境部公布第二批12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其中包括海南海口灣、海南三亞灣。9月7日,海南日報記者跟隨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的“美麗海灣”媒體行采訪報道活動,首站來到海口灣,近距離感受“國字頭”美麗海灣的魅力。
“刷新”海灣生態環境質量
美,應該是美麗海灣的“必備素養”。美麗海灣的美如何體現?美麗海灣建設標準是什么?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胡松琴介紹,國家層面編制印發《美麗海灣建設基本要求》《美麗海灣建設參考指標(試行)》,設置了“海灣水質優良比例”“海灣潔凈狀況”“海洋生物保護情況”“濱海濕地和岸線保護情況”“海水浴場和濱海旅游度假區環境狀況”等5項簡潔明了的建設參考指標,同時也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增設特色指標,體現各美其美。
今年年初,我省發布《關于加強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構建“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建設格局。
具體做法上,《意見》明確強化海灣空間資源管控、開展海灣陸海污染防治、實施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升親海空間品質、提高美麗海灣治理能力等5類20項主要任務。
海口灣是如何做的?海口灣長制事務中心主任謝恬介紹,在控污凈海方面,通過加強海洋污染綜合防治,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實施“流域治理+一河一策”,全面提升入海水系水質,消除入海水系劣Ⅴ類,海口灣近岸海域水質長期保持優良。
加強海洋污染綜合防治要陸海統籌、精細精準。為此,海口灣實施“一口一策”,分類整治入海排口,完成灣區內14個入海排口分類整治工作,自2021年起,對區內入海排口按季度開展常態化水質監測工作。“我們還全面建立海上環衛制度,實現海灘海漂垃圾治理常態化;創新推行‘陸海空’三位一體作業模式,海岸帶垃圾清除率達100%。”海口市園林和環境衛生局監督管理科科長黃建科介紹。
在大力推進沙灘岸線保護與修復方面,海口灣修復海岸線4.6千米,補砂154.12萬立方米,構筑生態潛礁5147平方米,新建生態化海堤707.1米,拆除廢棄碼頭平臺82.4平方米,完成紅樹林種植2590平方米。
“煥新”海灣親海品質
陸海統籌,改善的是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提升的是海洋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海口灣生態整治與修復項目主要開展紅樹林種植、淤積區疏浚,并進行生態修復增殖放流1020萬尾和開展海水水質、海洋沉積物和海洋生物等指標的海洋環境監測工作。”海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海域海島科科長吳允志說。
沿著海口灣向西行,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不少動植物選擇在此“安家”。“比如我們的‘明星物種’栗喉蜂虎由2018年的20只增加到目前80多只,我們還連續4年均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花鰻鱺,其數量、分布點位均有所增廣。”海口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科員胡杰龍說。
此外,海口灣親海空間整治成效明顯,通過實施西海岸貫通工程,打造形成“最綠色”的生態海灘段、“最市民”的假日海灘段、“最休閑”的游艇碼頭段,串珠成鏈,實現海灣人居親海功能貫通,有效提升社會及經濟效益。
煥新的海口灣,人氣日益升高。以熱門打卡點云洞圖書館為例,“我們每天在線上有400個預約號,線下也有相應的預約方式。目前我們的客流量在1000至1500人次/日,客流高峰期一般是在每天的下午及傍晚時分。”云洞圖書館館長吳思霖介紹。
如今,海口灣不僅為市民游客休憩提供開闊的活動空間、舒適的親水環境,還集聚一批時尚店鋪、藝術展演等,吸引不同年齡段市民、游客、網絡紅人前來,共同構建起開放活躍的城市公共區域。
也有溫情在這里氤氳。“年輕人喜歡來海口灣打卡、拍照,今天我們登記結婚,就想著來這邊拍照留念。”海口市民劉如欣、楊青翰說。采訪當天,采訪團偶遇這對剛領結婚證的年輕人,他們吹著海風,將自己與海口灣的海天美景合影定格在記憶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