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添動力 特色謀發展 三亞繪就鄉村振興“天涯畫卷”
對于著力打造自貿港標桿城市的三亞來說,“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近年來,三亞市天涯區圍繞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聚焦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特色產業、探索農旅融合,鄉村風貌、村民收入均大幅改善和提升,一幅鄉村振興的“天涯畫卷”正在三亞大地徐徐展開。
深化農村改革
村里的發展后勁兒更足
“再也不用為村集體年租金收入不足10萬元而煩惱了。”近日,三亞市天涯區桶井村黨總支書記董永權算了下賬,參與土地“三過”清理整治工作至今,桶井村已有2500多畝地完成涉農村土地流轉突出問題整改,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56萬余元。
作為三亞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一環,破解農村集體土地承包“三過”難題(即期限過長、承包金過低、面積過大)是增加薄弱村集體收入、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途徑。近年來,天涯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三過”問題清理工作,迅速成立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由天涯區司法局、區農業農村局等多個職能部門推進此項工作。
自專項工作開展以來,天涯區司法局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協助各村委會與承包方協商調整承包租金及租期等事宜,及時疏通工作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加快土地“三過”問題整治進度;定期開展“回頭看”行動,跟蹤督促協商相關工作的落實情況。
2022年7月,立新村委會打響天涯區清理農村集體土地承包“三過”問題“第一炮”。經天涯區司法局多次協商談判,有8宗(約110畝)集體土地的承包方與立新村委會重新簽訂合同,每年為立新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近5萬元。文門村委會緊隨其后,創新工作思路,對45畝農村集體土地進行承包競拍,年租金同比增長最高達30倍,由50元/畝增至1500元/畝。此舉,為該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創收增加6萬元,對推動該村經濟發展有著里程碑的意義。
截至目前,天涯區共完成12個行政村179宗涉農村土地流轉突出問題整改,涉及土地面積5700畝,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增加312.6萬元。
同樣通過農村改革受益的還有布甫村委會那受村。9月6日,村里的兩棟“聯排別墅”正式封頂了。
“以前做夢也沒想到能夠住上這樣的好房子,現在大家都盼著年底住新房呢。”那會村民小組組長林家仁高興地說。
發展特色產業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如今,提到天涯區臺樓村,很多人第一個就想到“火龍果”。而這也是天涯區“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產業布局結出的“碩果”。
通過無人機俯瞰臺樓村,上千畝的火龍果和燕窩果十分壯觀。
臺樓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麥少華介紹,近年來,天涯區通過種植火龍果、兼種紅心菠蘿蜜等高效熱帶水果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優化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產業布局。臺樓村在天涯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積極探索“村集體+企業+農戶”的產業模式,引進優勢企業發展火龍果產業,截至目前已陸續種植火龍果585畝、燕窩果560畝。
臺樓村村民手捧火龍果,喜笑顏開。人民網記者 牛良玉攝
有產業就能帶動就業,臺樓村的數據顯示,通過發展火龍果特色產業,累計吸收406名村民在火龍果基地務工,累計發放工資1800萬元,每年度發放地租264萬元,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76.20萬元。
不僅僅是火龍果和燕窩果種植產業項目,天涯區能夠拿出來的“特色”還有很多。
天涯區去年投入銜接資金1500萬元和海南希源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運營榴蓮柚子項目。項目占地約400畝,主要種植榴蓮、蜜柚為主的新品種。
天涯區還在南島居富島隊投資1600余萬元銜接資金建設肉鴿養殖基地,養殖規模達17000對,目前為三亞地區規模最大的肉鴿養殖基地。同時,天涯區正在打造以生態肉鴿產品為特色主打產品的“天涯貢此食”區域公共品牌。此外,海南金之都農業公司在南島居海英隊種植200畝新奇特優的熱帶水果新品種——黃金果和榴蓮蜜。
天涯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區通過采取“村級組織+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實施“旅游+農業”戰略,做實“一村一品”產業特色。通過加大示范化推廣力度,強化政策引導和項目支持,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將分散農戶聯系起來,帶動農民按標準化要求進行規范生產,不斷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隊伍。
天涯區改變產業單一的發展模式,打造了臺樓村火龍果、燕窩果,抱前村紅掌,黑土村葡萄等具有地域性的特色農業產業品牌,培育了三力源哈密瓜、水果島芒果等知名特色品牌,不斷助力村民致富奔小康。
截至目前,天涯區共有休閑農業企業12家;家庭農場18個;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家(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5家,市級龍頭企業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178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家,省級示范社5家、市級示范社15家),全區農產品倉儲冷鏈設施9個。能夠代表天涯區農業發展的“金字招牌”越來越多。
有了“金字招牌”還不夠,如何把這些“特色”更好地銷售出去也是關鍵。
為此,天涯區重點打造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佳翔物流產業園。該項目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為依托,以鄉村振興為目標,建設一個多功能、多業態、多文化的產業群,涉及農業、商業、金融、進出口貿易、航空貨運、飲食服務、休閑娛樂等,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特色物流產業園區。
項目抓住海南省大三亞發展規劃及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機遇,以海南自貿港建設為契機,以農海產品商貿為基礎,以農產品生產加工及物流冷鏈倉儲為核心,以保稅物流、海鮮餐飲休閑商業為特色,堅持制度集成創新,爭創物流產業園一流營商環境,打造一個三大產業融合發展及保稅物流+跨境電商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一流特色物流產業園。
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完善全鏈條的特色服務,也進一步激發天涯區鄉村振興的新活力。
探索農旅融合
村里也能吃上“旅游飯”
三亞是國內外知名的熱帶濱海旅游勝地,如何讓“村里人”也吃上“旅游飯”?天涯區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今年國慶節期間,我們接待游客的數量大幅提升。”說起國慶假期的工作,天涯區西島漁村旅游觀光路線車隊隊長麥世莊難掩興奮之情。
西島漁村,位于三亞灣對面,是三亞的美麗漁村,漁村四面環海保持著最初的模樣,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為進一步規范西島漁村的交通出行秩序,營造安全舒適的旅游環境和居住環境,今年7月6日,天涯區西島漁村旅游觀光路線正式開通。
“我們一共有兩條線路,一條主要是覆蓋島上的知名打卡點,另一條則能夠覆蓋到島上90%的民宿。”麥世莊說,目前已有20臺車在運營,基本可以滿足島上居民和游客的出行需求。
在西島社區黨委書記黎慶學看來,西島漁村旅游觀光路線的開通,除了有利于規范西島漁村道路交通秩序,滿足居民游客往返住地、民宿、用餐、游玩等出行需求外,正式投入運營的漁村旅游觀光路線運營利潤將有30%作為西島社區集體經濟收入,開啟村民變股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的集體合作模式,對助力西島鄉村振興有著重要意義。
俯瞰西島漁村。天涯區委宣傳部供圖
同樣的農旅融合故事,還發生在馬嶺社區。
今年國慶節前夕,位于天涯區馬嶺社區的三亞市天涯小鎮游客服務中心(下稱天涯小鎮)正式落成。別看天涯小鎮面積不大,功能卻不少——預訂咨詢、會員服務、行李管家、代辦接送機、高端旅游定制、VIP接待等綜合旅游服務一應俱全。
天涯區政府副區長李麗英表示,三亞天涯小鎮游客服務中心的落成,將充分發揮市和區屬國有經濟在旅游文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優化片區旅游資源配置,規范民宿、餐飲、商業等旅游業態,凈化旅游市場經營環境,加強旅游市場經營秩序,提升旅游服務品質,統籌推進旅游業態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
未來天涯小鎮公司將以“咫尺天涯,海角一隅”作為項目整體開發定位,將天涯小鎮打造成為三亞市民、游客群體遠離快節奏都市生活的游憩空間,以其得天獨厚濱海生態資源結合文化藝術、主題街區、娛樂體驗等打造個人生活場景,構建24小時大天涯片區社交新場域。
馬嶺社區街道。天涯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天涯區水蛟村,“庭院經濟”作為經濟模式的一種。在天涯區委的指導下,2023年3月1日水蛟村成立了庭院經濟協會及黨支部,形成了支部引領社團,社團指導農戶的新發展模式。
水蛟村庭院經濟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已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目前,村內庭院里“生長”出餐飲,咖啡、冷飲,寵物托管,手工制作,花卉培育,研學等多種業態。伴隨著多種業態的發展,慕名前來的游客愈來愈多,村里的人氣也愈來愈旺。
如今,天涯區農旅融合的故事,仍在繼續:完成抱前、立新、扎南3個旅游扶貧示范村鄉村旅游規劃編制;評選最美鄉村旅游路線,策劃打造“嗨!別YOUNG鄉村”“紅色天涯,憶崢嶸歲月”“我們的浪漫天涯”“天涯傳統文化探秘之旅”“看見天涯之《如鯨向海,與自然共生之行》”旅游線路;探索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業態,逐步打造出村莊精致、節點出彩、業態繁榮、游客不斷的美麗風景線……
水蛟村返鄉青年浦文星將自家庭院打造成咖啡館。人民網記者 牛良玉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