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音樂教師吉珍妮:
田野放歌 美在“思源”
黎歌隊隊員走進田野。本文配圖由受訪者提供
吉珍妮。
吉珍妮和黎歌隊隊員。
盤著頭發,精致的銀飾在頭上明晃晃的,十分耀眼,吉珍妮笑意盈盈,唱起歌來,像一只百靈鳥。作為黎族民歌省級非遺傳承人,她說話間,總會情不自禁吟唱幾句。
2013年,黎族姑娘吉珍妮來到樂東思源實驗高級中學擔任音樂教師。10余年來,她組建的校園黎歌隊,陸續培養出上百名熱愛甚至精通黎族民歌的學生,讓非遺文化在不斷詠唱中得以傳承。
在今年1月底舉行的全省兩會上,吉珍妮作為省人大代表,在會場里吟唱了一曲自編黎族民歌,余音繞梁,驚艷眾人,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黎族文化和民族音樂教育的關注。
返鄉任教 讓失傳的黎歌“重生”
“老師,這個轉音怎么唱?這個韻調對嗎?”寒假里,面對學生的提問,吉珍妮經常在網上在線指導他們學習黎族民歌。
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歌文化燦若星河、名聲在外。2008年,黎族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吉珍妮來自黎鄉樂東黎族自治縣,父母是天生的歌者,家中不時響起美妙的黎族民歌。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她對黎族民歌有著最天然的感情。
“黎歌包羅萬象,很多民歌都是有感而發的。生活中的一切,都能用歌聲來表達,音律古樸粗獷,曲調悠揚,朗朗上口。”吉珍妮說。
然而,近些年來,原本口耳相傳的黎族民歌卻遭遇傳承困境,甚至面臨失傳的危險。
上大學時,吉珍妮就開展過相關調研。她發現,那時,不少“90后”“00后”黎族孩子已經不會唱黎族民歌,甚至沒聽長輩唱過。這讓吉珍妮痛心不已,“如果無人普及、傳承,民族文化該如何延續?”
2013年,吉珍妮大學畢業后,來到樂東思源實驗高級中學擔任音樂教師。2014年,她組建起學校第一支黎歌隊。
“一個孩子,就代表一份希望。”吉珍妮不遺余力地在學校里培養黎族音樂人才。在課堂上,她結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準備有趣的音樂教學內容,邀請黎族民歌非遺傳承人來校上課,不斷拓寬孩子們的視野。
要保持黎族民歌的原生態特色,黎歌隊演唱歌曲時不配備伴奏音樂。“剛開始有的學生不太認真,上了幾節課,他們逐漸找到感覺,越來越愛唱了。”吉珍妮說,可能是黎族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她稍稍點撥后,他們的演唱技巧都有所提升,進步很快。
激發興趣 學生主動“纏”上她
為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吉珍妮還把音樂課堂搬到大自然中。
這些年,排練黎族民歌《趕鳥歌》時,吉珍妮帶著孩子們走進田野,砍下一些竹子,再撿來稻草扎成稻草人。在親手制作演唱活動道具的過程中,學生們更深刻體會到黎族民歌的質樸之美。
“2014年,我們的《趕鳥歌》參加第三屆海南省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文藝展演,獲得了聲樂類第一名!”吉珍妮激動地說。她更想不到的是,接下來的第二年、第三年……連續好多年,他們都斬獲了省里多項文藝比賽一等獎。2019年,德國一個合唱節主辦方向他們發來演出邀請函。但是,由于疫情防控,他們未能前行。
這些成績,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到了黎族民歌的魅力。
“最初,黎歌隊里只有5名學生。”吉珍妮回憶道。后來,每年開學時,都有學生主動“纏”上她,“老師,我愛上黎歌了,我想向您學唱歌”。
“在黎歌隊唱歌,比我們平時上的音樂課更好玩。”樂東思源實驗高級中學學生邢然說。他回家后,會把在學校里學到的黎族民歌唱給父母聽,父母連聲稱贊“很好懂,很好聽”。
在吉珍妮看來,學生們不僅要在學校學習語數外等學科知識,還要接觸書本外的優秀文化,這樣才能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黎歌隊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增強自信心的舞臺。
劉坤是學校第一屆黎歌隊隊員。加入黎歌隊前,他沒有登臺演出的經歷。“一開始很不自信,我真的能唱嗎?”劉坤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當眾演唱時的情景,“嘴巴緊張得都抽筋了”。
“大膽唱!”在吉珍妮的不斷鼓勵和引導下,劉坤越唱越好,曾多次作為主唱登上舞臺。“加入黎歌隊,提升了我的音樂素養,更重要的是我變得越來越陽光、越來越自信了。”劉坤說。
接力傳承 學生“走出去又回來”
“僅僅在課堂上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吉珍妮說,為了不讓黎族民歌的傳承止于中學,她還鼓勵學生們把黎族民歌帶入自己就讀的高校,讓更多年輕人能接觸、了解黎族民歌和黎族文化。
樂東思源實驗高級中學學生葉警考入華僑大學后,在一次軍訓拉歌時,憑借一首黎族民歌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他唱歌時,總有很多同學過來圍觀,靜靜地坐在旁邊聽。
在大學里,葉警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黎族民歌興趣愛好小組,“這些同學之前都沒接觸過黎族民歌。我教他們唱歌時,就用一些漢字諧音幫助他們記住歌詞”。后來,他們排練的民歌節目,在福建和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中都獲得了佳績。
在樂東思源實驗高級中學里,吉珍妮還推動學生“傳幫帶”,讓高年級學生指導低年級學生。“如此一來,學生們就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不僅掌握了黎族民歌的唱法,還有能力將其教授給其他人,將黎族民歌和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十余年來,從樂東思源實驗高級中學黎歌隊走出去的學生有上百名,其中有不少學生大學畢業后又回到樂東,繼續“接力”黎族民歌傳承。
“民族文化的傳承,要從娃娃抓起。”吉珍妮認為,非遺教育應該“沉下去”。未來,她將帶著黎族民歌走進我省更多中小學、幼兒園,“在教育的潛移默化下,非遺傳承的涓涓細流終將匯成大海,民族文化將永遠煥發生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