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扛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海南擔當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海南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答記者問實錄摘登
3月7日下午,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海南代表團在住地舉行開放團組活動。進入媒體提問環節,記者們爭相舉手提問。本報特派記者 封爍 攝
開放而自信的海南,再一次引來關注的目光。3月7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海南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向境內外媒體記者開放代表團審議過程,在媒體提問環節,馮飛、劉小明、倪強、李軍、丁暉、何瓊妹、蔡強、呂妍、林豪、陳凡、黃海文等代表回答了境內外記者的提問。
關鍵詞 | 發展新質生產力
《人民日報》記者:習近平總書記3月5日下午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海南省將如何發揮比較優勢,以新質生產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馮飛: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兩會的熱點話題。海南自由貿易港是要有強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支撐的。對于發展新質生產力,海南重點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因地制宜謀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海南而言,就是要科學分析海南比較優勢、比較劣勢,找準定位、精準發展。二是科學把握規律。新質生產力有其自身特點,其產業發展規律也不盡相同,即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這意味著新質生產力發展,不僅是產業能力的形成,還要強大科技創新能力的構建,也意味著在體制機制上要因勢利導、改革創新。根據這樣的考慮,海南提出的目標是打造全國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實踐地。
在這方面,海南有兩大比較優勢:一是自然環境的比較優勢;二是政策和開放紅利的比較優勢。這里我重點介紹自然環境的比較優勢,即“三度一色”。所謂“三度”,一是氣候溫度優勢,海南陽光明媚,適合發展種業。種業是海南重點發展的新質生產力之一,發展思路是圍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新品種開發及產業化,實現種源、種業、種市一體發展。二是海洋深度優勢。海南受權管轄的海域面積全國最大,而且全國絕大部分深海都在海南,有條件發展深海科技、深海產業。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已有1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聚集,重點發展海洋智能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能源、深海養殖產業,主要是從應用場景入手,提升創新能力和產業能級。三是地理緯度優勢。海南低緯度、四面環海,發射成本低、落區安全、運輸便利。海南正全力推動商業航空發射場建設,目前一號工位已經竣工,通過發射工位基礎能力的形成,來帶產業、帶創新,實現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聯動發展。“一色”是綠色生態優勢。海南在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打造清潔能源島,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制氫產業,推動綠氫的制儲輸運,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產業鏈,形成國際競爭力。此外,海南還在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數字經濟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關鍵詞 | 擴大制度型開放
美國國際市場新聞社記者:請問海南自由貿易港在擴大制度型開放,對標國際經貿規則方面有哪些進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馮飛: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說。
第一,推動建立健全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要有“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動”等一系列以開放為特征的政策和制度安排,這些都是制度型開放的內容。比如,海南實行全國最短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率先實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實行三張“零關稅”清單,還累計發布16批140項制度集成創新案例,其中有11項被國務院向全國復制推廣。當前,海南最重要的任務是把封關運作作為“一號工程”,確保如期實現封關后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更好銜接,與內地超大規模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
第二,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海南加快落實RCEP規則,出臺擴大貨物貿易創新發展規模、推動雙向投資、跨境產業鏈合作等20條落實舉措;對標CPTPP、DEPA規則,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人員往來等方面先行先試;發布實施暫時出境修理、進境修理、進境貨物有關稅收政策,境外律師執業等10個領域開放實現首單突破。下一步將力爭在綠色低碳、服務業開放、知識產權保護、跨境資金流動、執業資格互認、跨境數據流動這些領域取得更多進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第三,加強交流互鑒。我們與中國香港、阿聯酋迪拜杰貝阿里自由區、韓國濟州國際自由城共同發起全球自貿(區)港伙伴關系倡議,圍繞制度開放進行互學互鑒、互聯互通;著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交匯點,構建“兩個基地”“兩個樞紐”“兩個網絡”,推動在制度型開放上取得更多真刀真槍的改革進展和真金白銀的務實成果。
關鍵詞 |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中央賦予海南“三區一中心”的戰略定位中有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海南目前做了哪些工作?未來還有什么計劃?
馮飛:海南是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海南也時刻牢記,要精心呵護海南的青山綠水、碧海藍天,保護好海南生態環境這個“國之大者”。現在所做工作有三個方面:
第一,確保海南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海南確定了“兩個一流”的目標:一是生態環境質量全國一流,2023年海南的省控地表水優良比率95.9%,空氣質量優良率99.5%,PM2.5濃度保持在12微克/立方米,這些主要指標都繼續保持全國一流水平。二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國一流,這方面還有差距,我們以推動中央環境督察問題整改為主要抓手,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明顯提升、上新臺階,建立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生態修復的全生命周期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第二,滾動實施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標志性工程。包括 “六個標志性工程”:一是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國家公園中旗艦式生物種類是海南長臂猿,已經從2019年的4群30只,恢復到現在的6群37只;二是清潔能源島和清潔能源汽車,清潔能源裝機比達到78%,新能源汽車在新增汽車中占比50%以上;三是禁塑,頒布實施全國首部禁塑法規,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率達80.2%;四是裝配式建筑,使用面積占新建建筑比重70%;五是“六水共治”,治污水、保供水、排澇水、防洪水、抓節水、優海水工作全面鋪開;六是博鰲東嶼島零碳示范區,有望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正式運行。
第三,推進經濟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經濟社會在快速發展,生態環境要越變越好,就要系統性轉型,在源頭做工作,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比如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完成全國首個GEP核算;萬寧小海實施紅樹林生態修復工程,完成首單藍碳交易,去年消博會首次實現碳中和。海南正探索建立產品的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國際藍碳研究中心,推動碳排放交易中心的設立和發展,探索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交易。
我們始終不會忘記海南不僅是海南人民的海南,也是全國人民的海南,也是世界人民的海南,良好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海南也在積極爭取創建“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向世界展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成果的重要窗口。
關鍵詞 | 營商環境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海南自由貿易港如何通過改善營商環境來吸引外資?
劉小明: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啟動以來,外貿和外資規模大幅度增長,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政策,以及海南持續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下一步,我們將咬定目標、開道超車,在別人下功夫的地方下更大功夫、在別人沒有下功夫的地方下足功夫,優化“辦成事”的機制、打造“好辦事”的環境、形成“辦好事”的生態,做好“優化服務、指標趕超、強基固本”三件事。
在優化服務方面,重點圍繞效能政府建設,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國際投資“單一窗口”,建設企業一站式服務平臺,推動外國人才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固化實化深化“廳局長走流程”活動,推動一場場政務服務“微改革”。在指標趕超方面,實施營商環境重要量化指標趕超國內一流計劃,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推動部分領域和區域的營商環境率先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在更多企業享惠自貿港政策上下功夫,前端強化政策匹配,中端強化政策解讀,末端加強政策場景應用,確保企業“應享盡享”。在強基固本方面,深化制度集成創新,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不斷完善公平競爭制度;抓好“誠信海南”“智慧海南”兩個基礎性工程,全面建立全省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數據池,通過大數據充分共享,實現“守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難行”,依托數字孿生技術實現監管更智能、治理更“聰明”,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讓國內外朋友在海南自貿港投資安心、發展放心、生活舒心。
關鍵詞 | 民生改善
新華社記者:過去一年,海南在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劉小明:我們始終牢記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扎實辦好群眾關注的身邊具體事。在工作中,我們注意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做那些符合海南省情、現實條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重點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二是堅持補短板、創亮點“兩手抓”,在彌補欠賬、抬高底盤、提檔升級的同時,注重在人均預期壽命、安居房建設、基礎教育等項目上走在全國前列;三是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效于民,讓群眾參與、體驗、感知民生工作。今年,我們在省級層面實施了“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制”,做到政府民生工作決策與群眾需求精準對接。
民生工作千頭萬緒,我們主要用“五個聚焦”來實現“五個更”——聚焦就業,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出臺穩就業促發展惠民生若干措施,深化高質量就業專項行動,創造更多優質崗位,讓群眾“口袋”更為殷實;聚焦教育,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改善教育設施環境條件,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提升教育服務品質,讓更多孩子“就近上好學”;聚焦醫療衛生,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體系,讓百姓更有“醫靠”;聚焦住房保障,著力構建完善以安居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公租房為主體的海南自貿港特色住房保障體系,讓人民更加“安居宜居樂居”;聚焦社會保障,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讓群眾擁有更多“穩穩的幸福”。
關鍵詞 | 封關運作
鳳凰衛視記者:海南封關運作準備工作推進情況如何?
倪強:當前,海南自由貿易港已經進入成型起勢的發展階段。從政策制度落實看,以“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和“五自由便利和一安全有序流動”為主骨架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加快落地。從對外開放成效看,我們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出臺擴大貨物貿易規模、創新發展服務貿易等20多條重點舉措,在數字貿易健康發展、商務人員臨時入境等一些領域開展先行先試;全力打造“兩個基地”“兩個樞紐”“兩個網絡”,為境外企業共享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打造平臺。從主要經濟指標看,我們一手抓封關運作各項準備工作,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快速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國名列前茅。從統籌發展與安全看,我們針對各項自由貿易港政策實施可能存在的風險,通過智慧、信用建設,建立預案、健全機制,做到可知、可防、可控。
省委、省政府把封關運作作為“一號工程”,把2024年確定為封關運作的攻堅之年。我們將繼續開足馬力,全力推進封關運作“三張清單”工作。第一張是任務清單:統領封關需要完成的軟件硬件任務,涉及口岸規劃與建設、政策制度設計等40多項重點任務。第二張是項目清單:主要是硬件任務的項目化,包括口岸建設、海關查驗等30多個建設項目。第三張是壓力測試清單:有20多個事項,主要是對政策制度、封關設施、系統平臺等做一個全覆蓋的大樣本的測試。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如期實現封關運作。
關鍵詞 | 為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法律支持
澎湃新聞記者:法治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穩定作用,請問海南在加強地方立法、為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法律支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軍:法治對自貿港建設意義特別重大。海南始終堅持法治先行,推動自貿港建設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近年來,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積極爭取國家為自貿港建設“立大法”。海南省委、省人大常委會把爭取國家制定這部法律作為重中之重,積極請示、匯報、溝通,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大力支持。全國人大常委會高質量、高效率地開展立法,從起草到2021年6月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用了不到1年時間,使海南自貿港建設有了基礎性法律支持。
二是緊緊圍繞自貿港建設急需開展立法。一方面積極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立法,制定了有關市場主體放寬準入、自主經營、便利退出等方面的創新性規定。另一方面,積極推進風險防控立法工作,制定了免稅購物失信懲戒若干規定等法規。
三是緊緊圍繞營商環境加強立法。制定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社會信用條例、公平競爭條例、知識產權保護條例等法規。特別是制定了我國首部反消費欺詐的地方性規定——反消費欺詐規定。
四是緊緊圍繞自貿港高質量發展開展立法。制定科技開放創新若干規定、游艇產業促進條例等。重視開展重點園區立法,制定海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洋浦經濟開發區條例等法規。
關鍵詞 | 城市管理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海口將采取什么措施加強旅游旺季的城市管理、交通運輸工作?
丁暉:我們將未雨綢繆、提前部署,在人流車流預測更前瞻、交通態勢研判更精準、應急處置預案更完備、服務保障工作更暖心上發力,注重在管理的科學化、精準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加快完善交通運輸體系,持續優化預約進出港系統。
一是深耕新運能。在海運方面,加快客滾船更新換代,推動建造2艘小車專用型船舶、2艘貨車兼顧型船舶;全力支持港口擴容工程,重點推進新海港航道的拓寬、雙向通航工程,協調推動粵海鐵南港、北港的新建3萬噸客滾泊位,力爭將每日鐵路輪渡航班數從16對提升到24對;計劃在高峰期增設新能源車專班,并在安全生產論證基礎上,進一步豐富運輸方式,開辟新能源車的新航線。在航空方面,加快推動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期項目建設,積極協調主要航空公司增加運力和改用寬體機。二是拓展新航線。爭取明年春運前,在海南的秀英港、馬村港、八所港,與廣東的湛江港、廣西的防城港等港口之間,實行一到兩條客滾運輸航線,形成多通道疏運的結構。三是細化顆粒度。健全信息發布和響應機制,實現點對點精準信息推送,科學“削峰填谷”;強化路面管控,加強全線通行引導,確保港區交通和城市通行“雙暢通”;優化進出港的動線規劃,提升港區內的通行效能,動態增加臨時停車場;完善預案、提升能力,前瞻性做好車輛高峰疊加極端天氣的應急疏運準備。
關鍵詞 | 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中國日報》記者:海南如何突出“特色”“高效”,高質量發展熱帶農業?
何瓊妹:“特色”和“高效”是海南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征和根本路徑。我向大家介紹海南農業的三大優勢——
第一,南繁種業。經過近70年發展,南繁硅谷基本成型。在基礎建設方面,劃定了26.8萬畝保護區,建設了5.3萬畝核心區,高標準農田全面建成,5000畝生物育種專區投入使用;在制度創新方面,促進海南種業發展的若干規定、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出臺,南繁登記辦法實施,知識產權特區審判庭、農業新品種審查協作中心已正式運行;在科技創新方面,南繁公共實驗服務平臺、重大種業科研平臺都已投入使用,創新鏈、產業鏈加速融合,種業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不久前,國家五部委還聯合印發國家南繁硅谷建設規劃,南繁硅谷再次迎來了高光時刻。
第二,對外開放。我們致力于加強與非洲、東南亞等地區的交流合作,去年成功承辦中非農業合作論壇,累計培訓來自99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名學員,正在建設“中國(海南)—柬埔寨熱帶生態農業合作示范區”等農業產業示范園;還將借助自貿港政策優勢、區位優勢,把海南打造成為全球熱帶農業中心、中國農業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第三,新奇特果蔬培育推廣。目前,我們不斷加大榴蓮、燕窩果、手指檸檬等新奇特果蔬的新品種培育和商業化推廣力度,力爭使海南成為熱帶優異果蔬的品種首引地、首種地,為海南農民增收擴寬渠道的同時不斷豐富全國人民的“菜籃子”“果盤子”。
關鍵詞 | 釋放優惠政策紅利
《經濟日報》記者:海南自由貿易港優惠政策落地實施的效果如何,如何進一步釋放優惠政策紅利?
蔡強:我們的優惠政策主要圍繞“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三方面設計,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第一個關鍵詞是擴容,海南的優惠政策是一個由市場主體驅動而動態變化的過程,自2020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后,“零關稅”政策隨著企業新訴求不斷調整,到去年底已實現新一輪迭代升級。第二個關鍵詞是優化。離島免稅購物在每年每人提高至10萬元額度、免稅商品種類擴大至45類新政的基礎上,新增實施即購即提、擔保即提。第三個關鍵詞是精準,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15%優惠稅率非常受企業和投資者關注。為保證其合規性和有效性,我們不斷優化調整這兩條政策,使更多的企業和個人能夠享受。
這些優惠政策的實施效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優化產業結構。自貿港財稅政策有著非常強的目的性和導向性,引導市場主體和市場要素加速向重點產業領域布局,去年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旅游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等四大主導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六成。二是做大經濟流量。2023年新注冊有納稅記錄的市場主體將近23萬戶,是2019年的2.1倍。其中外資企業是2019年的2.7倍。三是改善民生福祉。在這些優惠政策的推動下,海南老百姓獲得感不斷增強。接下來我們將在中央有關部門支持下,逐步推出新的財稅制度設計安排,最終形成一個有競爭力的自貿港稅制體系。
關鍵詞 | 國際旅游消費中心
中國新聞社記者:海南應如何發揮旅游資源優勢,打造標志性旅游產品,推動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
呂妍:打造標志性旅游產品,推動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文旅融合是重要抓手,做足特色是必然要求。
先說文旅融合,海南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我們將文化與自然資源相結合,不斷打造標志性旅游產品。舉個例子,我所工作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是能夠同時享受熱帶雨林和天然溫泉的旅游勝地。我們牢牢把握這一資源優勢,打造熱帶雨林溫泉康養度假區和黎苗文化保護傳承展示體驗地。
做足特色的關鍵是因地制宜。還是以保亭為例,保亭負氧離子高達每立方厘米8200個以上,森林覆蓋率高達84.89%,是發展氣候康養旅游產業的絕佳之地,已經建成一批康養旅游項目,為大家提供醫養融合、康復療養、休閑度假一體化的健康療養度假服務。
我還想和大家分享我們的鄉村旅游。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選擇下鄉度假,那么保亭絕對是不錯的選擇。如今村民們建起了民宿、搞起了農家樂、開辦了采摘園。如果大家還想體驗極限運動,海南還有溯溪、登山、攀巖、山地自行車和雨林穿越等山地戶外運動體育旅游新業態。
這些地方怎么去?跟隨著“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和“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就對了!在旅游公路上,海南通過打造驛站,讓游客快進慢出,可以滿足大家對詩和遠方的所有想象。
文旅融合特色鮮明,交通便利,服務周到,我們誠摯歡迎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到海南旅游度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