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一年兩造”種植山蘭稻,推動提升產業效益
瓊中:春日種山蘭 孕育新生機
提起種山蘭,不少人的腦海中定會浮現這樣一幅畫面——黎族群眾兩人一組,一人手拿木棒在地上扎洞,一人往洞里放入兩三粒種子……
以往,這幅農耕圖要到每年農歷五月才能見到。最近,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上安鄉舉辦“黨建引領·巾幗共建·保護傳承山蘭稻作文化”活動,提前上演一幕種山蘭的場景。
“一碗山蘭飯喲,一杯山蘭酒喲,黎家處處山蘭香……”在上安鄉抄方村的一塊坡地上,該鄉非遺傳承人們身著黎錦,帶頭吟唱《阿哥阿妹種山蘭》《阿哥阿妹守山蘭》等黎族民歌。鄉黨員干部帶領各村委會婦女主任、村民小組婦女隊長,兩兩結伴種山蘭。
春季種山蘭,在瓊中鮮有。“山蘭稻有著‘一年一造’的生長屬性,大部分村民習慣種植晚稻。”上安鄉作雅村村民、瓊中黎族民歌項目省級傳承人林玉英說。
為何此次開展春季種植?該鄉副鄉長邱霖說,這是為了提升山蘭稻產業效益。近年來,上安鄉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積極保護傳承海南瓊中山蘭稻作文化系統,與海南大學等高校、海南山欄酒莊公司等企業合作,開展山蘭稻育種選種、種植售賣、景觀帶打造等一系列縱深探索。
為擴大產業規模,上安鄉黨委、鄉政府從種植端尋找突破口——能不能突破以往“一年一造”的種植模式,變為“一年兩造”?
今年,該鄉委托當地村級企業瓊中上安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流轉抄方村10多畝和長安村20畝撂荒地,打造春季種植的試驗田;待試驗田產量達標后,在全鄉推廣“一年兩造”種植模式。
“頭一回試驗,絕不能‘閉著眼抓麻雀’。”現場,瓊中上安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長安村村委會主任王文杰也在坡地上忙碌著。他介紹稱,鄉政府帶領村企向瓊中一公司采購優質種子,由公司提供土壤有機質檢測、有機肥料等支持,預計今年農歷五月中下旬可收成,一旦試種出的山蘭稻質量達到生產原料標準,酒莊將按市場價收購。
大家一邊加快手頭的動作,一邊從自家種植山蘭稻的傳統,聊到用山蘭米蒸竹筒飯、釀山蘭酒、辦豐收節慶活動……
“我們鄉今年計劃種植千余畝山蘭稻,其中500畝沿東五指山和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種植,作為景觀示范區,將山蘭稻作文化變為入眼風光。”邱霖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