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博鰲近零碳示范區:每年萬噸碳排放這樣“清零”
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建筑物上的太陽能光伏板提供源源不斷的“綠電”。人民網記者 毛雷攝
人民網博鰲3月26日電(記者毛雷、孟凡盛)11350.1噸!這是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所在地——東嶼島的碳排放量。如今,這一數據,趨近于零。
每年萬噸碳排放量是如何“清零”的?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召開之際,記者走進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切身感受這里的“綠色”場景。
如果從空中俯瞰整個東嶼島,就會發現這里建筑物的外貌和其他地方不同——屋頂和向陽面都安裝了眾多太陽能光伏板,它們都是東嶼島“綠電”的主要來源。
“東嶼島上的太陽能設施每年能發電3200萬度,除了島上自用約1700萬度,剩余的還可以上網銷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綠電”的使用,大幅降低了東嶼島上的碳排放量。
有了“綠電”,就得用好。
在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的廚房,廚師長親自下廚做了一道炒蝦仁。和平常的廚房不同,這里好像少了一些“煙火氣”。
“我們的廚房進行了電氣化改造,從以前的使用天然氣,到現在用電,不僅更安全,效率也更高,最關鍵的是,做出的菜口感跟‘用火’不相上下。”廚師長劉蘇說。
目前,整個東嶼島上的廚房都已經進行電氣化改造,炊事設備全部采用“綠電”,相比以前,現在一天就能減少7.5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改造后的制冷機房。人民網記者 毛雷攝
說到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就不得不提到博鰲亞洲論壇新聞中心,這是一座真正的“零碳建筑”。用專家的話說,這是一座“自給自足”的建筑。
在不大拆大建的前提下,工作人員對新聞中心大樓進行了“手術”——在充分尊重原有建筑風貌的基礎上,采用了建筑光伏一體化的技術,利用屋頂和側面的太陽能光伏板進行發電。同時,新聞中心內的電器全部使用直流電運行。而在新聞中心外部,還有一個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儲能240度電,在不適宜光伏發電的時間為新聞中心提供能源。
“我們這里可以說是‘近零碳’的主戰場,整個東嶼島大概30%的碳排放都是在這間屋子。”在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制冷機房,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東嶼島上能耗最多的就是制冷設備,這個機房進行了節能改造,將制冷產生的熱能用來生產熱水,一整套改造下來,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
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建筑物改造前后對比圖。人民網記者 毛雷翻拍
在博鰲近零碳示范區,還有許多的小細節體現出這里的“綠色”理念。
東嶼島西南側的循環花園,滿目蒼翠,還有不少造型別致的座椅和景觀小品。如果不是工作人員介紹,大家都不會想到,這里曾是一處遍布建筑垃圾的堆放場。如今,曾經的垃圾經過加工處理,變廢為寶,也成為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綠色生活理念的生動注腳。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海南分院院長、海南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胡耀文表示,作為我國首個拿到“區域零碳運行”認證的示范區,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創建經驗對于探索實現中國“雙碳”目標意義重大。
“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重大意義在于,它是在城市建成區的綠色降碳更新改造。中國70%的碳排來自建成區,通過改造實現降碳,對于探索實現中國‘雙碳’目標,意義重大。”胡耀文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