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啟動海南民間遺存珍稀族譜與海上絲綢之路人口遷移路線研究
人民網海口3月31日電 (記者李學山)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海南民間遺存珍稀族譜與海上絲綢之路人口遷移路線研究”項目啟動會在京召開;線下以及線上專家、學者共3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黨委書記趙天曉表示,民族研究中的冷門絕學,通常是民族古文字、民族古文獻等領域,本次“海南民間遺存珍稀族譜與海上絲綢之路人口遷移路線”課題,是民族研究中的“新”領域。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項目主持人兼首席專家張繼焦認為,族譜、宗祠和宗親文化作為海南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在海南經濟社會建設中發揮強有力的紐帶作用。同時,海南作為中國第三大僑鄉,也是包括東南亞華人華僑在內的海外華人華僑群體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溝通橋梁。未來的研究將進一步探索如何通過以族譜為核心的歷史文化研究,來加深對海南以及更廣泛地區的華人華僑群體文化傳承和變遷的理解。
海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館長史振卿介紹說,該校圖書館收藏了大量的族譜,其中包括清代道光年間的王氏族譜,以及因其連譜特性而成為保存最多一部分的陳氏族譜,這些族譜對于研究海南歷史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杜倩萍說,族譜資料不僅記錄了海南人口的起源、變遷和分布情況,也承載了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是研究海南社會經濟發展的珍貴資源。通過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人口遷徙和文化交流,可以進一步理解海南的歷史地位及其對全球華人社區的影響,以及海南在區域發展、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馬來西亞檳城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王琛發教授認為,海南族譜不僅是記錄祖先信息的文獻,而且代表了一種跨海網絡的存在,通過這種方式,海南人保持了自己的文化連續性和統一性。王琛發建議,通過現代數據分析方法重構海南人的跨海社會網絡,從而揭示海南與南洋地區的深層聯系,為理解全球華人社群的形成和發展提供新的視角。
本次啟動會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五位專家組成評議組對項目進行了評議。專家組對項目的立意站位、研究思路、理論價值、現實意義、人員團隊等給予肯定,對研究方案體現出的系統性思維、多學科視角、創新性方法表示認可,認為這一項目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和學術意義。項目的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將研究視角從靜態的史料收集轉向更為動態的人口遷移和社會變遷過程的研究,能夠更好地揭示歷史過程的復雜性和動態性,將有助于深入理解海上絲綢之路人口遷移的歷史與現實情況以及海南在國家發展和國際交往中的戰略地位。
下一步,項目組將根據評議組的意見,結合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地理學等學科,開展綜合性跨學科研究,爭取在學術概念、理論、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