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青松鄉:小菌菇 大產業 在林下實現 “點綠成金”
人民網白沙4月7日電 (記者毛雷、符武平)青松鄉的“振興故事”,要從一株株小小的菌菇說起。
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位于霸王嶺東部山脈之中,無論是氣候、降雨量,還是日照、光熱條件都讓這里成為發展林下經濟的理想之地。而小小的菌菇,也成為青松鄉發展“生態+”產業,實現 “點綠成金”的關鍵所在。
林下“膠+菇”蹚出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在打松、擁處、青松、牙擴四個村委會的腹地,青松鄉采納了創新的林下“膠+菇”復合生態種養模式。通過科學的規劃與標準化的種植,紅托竹蓀、赤靈芝、虎奶菇、虎乳靈芝等珍貴的食用及藥用菌種在橡膠林與益智樹的間隙中蓬勃生長,不僅提升了林下空間的利用效率,也讓菌菇產業基地的種植總面積達到了令人矚目的7700畝。
“林下經濟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和收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來源,豐富了我們的產業結構,增強了村莊的經濟活力,有效緩解了就業壓力,加強了生態環境的保護,我們正在用實際行動加快‘兩山’轉化的步伐?!鼻嗨舌l牙擴村委會治保主任李俊杰深情地說。
通過“政府+企業+村集體”合作模式的引進與實踐,青松鄉不僅打造了農產品分揀中心,更建成了自動化、標準化食用菌菌棒培育廠,實現了產業鏈的全面提升與升級。
新建成的農產品分揀中心設備齊全。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這個擁有車間、原料冷庫、成品庫房的農產品分揀中心,大幅提升了農產品的處理效率與質量,還推動了從一產到二產的轉型,顯著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農產品分揀中心內設有先進的分揀、烘干、脫殼和包裝線,年處理能力達到3000余噸,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而食用菌菌棒培育廠則采用自動化裝袋生產線和智能化養菌設施,年可生產種苗700萬棒,與傳統生產相比,生產效率提高了約10倍,成本降低了約20%。通過這樣的一體化流水線生產,青松鄉成功促進了當地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建設,提高了區域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青松鄉種植條件越來越好,種植條件越來越好,菌菇的生產效益持續提升,村民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改善?!鼻嗨舌l黨委委員、副鄉長林佳歡介紹道。菌菇產業的發展效益更是顯著。通過實施“橡膠+菌菇”模式,紅托竹蓀種植面積300畝,年產1500斤/畝,銷售額可達2700萬元。
而藥用菌的種植面積更是達到了1700畝,年產干品1000斤/畝,銷售額高達6800萬元?!澳z+益智+菌菇”模式下,藥用菌種植面積5700畝,銷售額達4000萬元。通過這樣的發展合作模式,每年為村集體帶來了約279萬元的收益分紅。菌菇產業的發展為當地農民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和技能培訓,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青松鄉菌菇產業每年為200人提供技術培訓,通過固定和臨時就業崗位為當地提供了7萬多人次的就業機會,務工費用約1345萬元。
村民在種植基地里收獲虎奶菇。李俊杰供圖
青松鄉的村民們體會到了林下經濟帶來的巨大變化。他們無需遠走他鄉,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穩定的收入來源?!霸谇嗨桑覀兛梢暂p松地工作,在沒有大太陽暴曬下的環境里,每天150元的工資,對我們來說已經很不錯了?!睋硖幋逦瘯迕裉锩痉窒淼馈?/p>
未來,青松鄉將進一步擴大菌菇產業的規模,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加強產業鏈條的建設。通過加速交易中心、檢測中心的建設和完善,為菌菇產業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和支撐。此外,青松鄉還通過搭建自動化、標準化的食用菌菌棒培育廠,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從而提升區域農產品的競爭力,實現產品的附加值提升。青松鄉依托自身的自然條件優勢,繼續深化林下經濟,致力打造菌菇、南藥全產業鏈,推動產業綠色發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為建設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兩山”實踐創新基地貢獻力量。
青松鄉的故事,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也是白沙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縮影。
白沙黎族自治縣委書記鄧偉強表示,2024年,白沙將緊扣“民族”和“生態”兩個特色,圍繞“123”高質量發展主線,利用三大優勢做好三篇文章,打造一二三產聯動發展的健康經濟,蹚出獨具白沙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