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將“歸家”
放生演練昨日舉行,利洋358號科考船將承擔遠洋放生任務
工作人員將裝有領航鯨模型的水槽抬起。記者 王程龍攝
工作人員將擔架捆綁穩固。記者 王程龍攝
5月24日13時許,用完魷魚午餐,擱淺短肢領航鯨“海棠”興奮地在三亞海昌生物保育中心暢游。
岸邊,一群來自不同行業的人不約而同地望向康復良好的“海棠”。他們中有海洋志愿者、保育員,也有來自消防、海警等部門的人員,因守護“海棠”安全回家演練的共同使命,再次齊聚。
消防人員熟練駕駛吊機車來到醫療池旁,車上載有護送“海棠”回家的“搖籃”——專業水槽。演練開始,隨著吊機起降,水槽被順利放置至指定地點。志愿者們拿著事先準備好的泡沫板和防水布,有序放置在水槽四周。
“除了四周放了泡沫板,我們特地在水槽中間放了一條突起的海綿塊,屆時它將托起‘海棠’,防止臟器受壓。”三亞海昌水野救助中心生物保育部負責人曹政說。
水槽準備好了,演練進入放生最艱難的環節,如何將“海棠”從戶外大池安全地引入水槽內?
“我們計劃用拉網引導的方式將‘海棠’從戶外大池引誘到醫療池內,然后用擔架布固定,通過吊機轉運至水槽內。”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秘書長蒲冰梅透露。
按照計劃方案,2名志愿者穿戴好潛水裝備,帶著白色引導網潛入池內,模擬整個引導環節。“這條15米的水道雖不長,但如想順利將‘海棠’引導入醫療池,需要充分考慮鯨魚的配合度、水內和岸上人員配合度等系列問題,必須精益求精。”志愿者李波說。
演練中,裝有“模擬海棠”泡沫塊的擔架布被水浸透,左右兩側被專業麻繩緊緊捆綁。隨后,志愿者齊心協力將擔架布穩妥轉移至戶外,配合消防吊機將其轉移至水槽內。
“明天我們將派出6名人員協同消防人員一同將‘海棠’轉運至碼頭,屆時等待在碼頭的利洋358號科考船將承擔起遠洋放生任務。”曹政說。
選擇放生船一度是影響放生行動的難題。從哪找船?何種船合適?確定“海棠”放生計劃后,5月16日蒲冰梅在朋友圈發出尋船求助信息,當晚她就獲得了回復。
“在南山港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利洋358號科考船的船東回港配合整個放生行動。”蒲冰梅透露,由于本次放歸無經驗可循。為確保“海棠”安全回家,救助團隊和船東詳細溝通甲板吊裝承重、海上放歸模式、抽水泵使用等一系列細節性問題,大家反復推演,力爭選擇最適宜的方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