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奮力打造美麗中國示范樣板
生態高顏值 發展高質量
家家戶戶使用節能燃氣灶、LED節能燈,村頭巷尾隨處可見電瓶車、可再生能源路燈,田間地頭推廣采用“農業廢棄物+種茶+養殖+釀酒”循環模式……位于五指山腳下的水滿鄉毛納村本就綠意盎然,最近這一年多,村里的“綠意”更是愈發濃烈。
“如今大家都趕上了低碳飲食、低碳出行、低碳居住的潮流。”毛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有壽說,經第三方認證機構測算確認,毛納村初步實現全村碳排放零凈增目標。
讓碳“歸零”的毛納村,是海南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南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必須倍加珍惜、精心呵護。以更大的力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近年來,海南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奮力譜寫新時代美麗中國海南篇章。
接續保護
成就生物多樣性之美
今年6月,在北京舉行的野生動物保護及國際合作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布海南長臂猿野外種群數量從40年前的僅存2群不到10只,增長到目前的7群42只。
“隨著棲息范圍逐步擴大,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呈現穩定增長態勢。”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10月以來,海南長臂猿已新增個體5只、家庭群1個。
“迎新”的不僅是長臂猿家族。
發現松塔牛肝菌屬4個新物種,首次在海南記錄到對環境和氣候要求極高的三絲水玉杯,護林員在海南番加省級自然保護區拍到我國首張紫林鴿野外生態照片……雨林物種“上新”不斷,海南的生物多樣性魅力可見一斑。
從熱帶雨林到紅樹林、從珊瑚礁到海草床,海南憑借森林、濕地、海洋、島嶼等諸多生態系統,為形形色色的生物創造出一個個巨大的生命叢生聚落,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熱點地區之一。
數據顯示,海南省野生維管束植物、鳥類、獸類、兩棲類、爬行類分別占全國物種總數的約19%、31%、19%、7%和22%,魚類與藥用資源分別為2321種和3100余種,紅樹林植物涵蓋全國所有種類。
“令人嘆為觀止!”如此厚實的生物多樣性“家底”,讓《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代理執行秘書大衛·庫珀發出驚嘆。
如何守好這份“家底”?同心同向,接續發力,我省不斷邁出新步伐——
不斷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政策體系。相繼出臺和修訂《海南省自然保護區條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等40多項相關保護規定,構建起較為完善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政策體系。出臺全國首個省級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
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和異地保護。建立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為78個,陸域自然保護地面積57.55萬公頃,占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17%。
穩步推進生態系統修復。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一體化修復,深入開展海岸線整治修復、河湖生態緩沖帶生態修復、濕地修復、水土流失治理、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項目,改善重點區域野生動植物生境。林地面積保持高位持續增長。
隨著我省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的持續完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不斷上演。
正如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所說,海南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縮影和典范,為國際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海南樣本”。
多點開花
標志性工程加速落地
近日,海口某超市收銀臺前,市民吳美仙一邊結賬,一邊將各種商品裝進自帶的環保布袋中。“環保,還省錢!”環顧四周一圈后,她注意到,自備非一次性購物袋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更新換“袋”,不僅發生在超市購物這一場景中。
作為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標志性工程之一,近年來,我省推動全域“禁塑”制度體系落地見效,9類重點行業場所替代品平均占有率超8成,全省機關食堂、環衛系統、公立醫院、學校等單位基本停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全省55家3A級以上景區基本實現全面“禁塑”,全社會“禁塑”政策知曉率超90%。
何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減少塑料污染不是唯一的解題方向。
以6項標志性工程為抓手,海南充分發揮自貿港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扎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公布實施,在全國率先完成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發證和GEP核算,極瀕危物種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穩定增長,國家公園建設有序推進。
平均每賣出兩輛汽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汽車。去年,海南新能源汽車在新增車輛中占比超50%、全國第一,保有量占比全國第二。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占比也高達78.5%。
全省采用裝配式建造的新建建筑面積逐年增加,2023年新開工的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超過70%,預計今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比超75%。
系統協同推進治污水、保供水、排澇水、防洪水、抓節水、優海水六項工作,全省19條城市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治理,河湖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八大類18個工程項目全部完成,2023年實現減碳約1.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達到“國際一流、國內領先”水平。
從深山到海上、從城市到郊野,一項項標志性工程探路先行,既引領能源、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綠色發展轉型,也帶動風電裝備制造、裝配式建筑、全生物降解塑料等新興產業在海南從無到有、蓬勃發展,持續提升經濟發展“含綠量”,不斷夯實自貿港“向綠圖強”發展之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