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洋浦港見證——
以制度型開放拓展發展空間(來自新時代改革開放一線·現場評論)
《人民日報》(2024年08月25日 第01版)
【一線見聞】
南海之濱,開放潮涌。
作為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海南自由貿易港正鋪展出一幅新畫卷。
在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原油入關后進入“油頭—化身—新材料尾”產業鏈,褪黑衣、煥新彩。
在海南響亮飼料有限公司,糧食抵岸后享受“先入企、后檢測”便利,經深加工后轉運到內地銷售。企業省時間,節約倉儲費,還能享受貨物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優惠。
從海岸一片荒灘蝶變為自貿港“樣板間”,儋州洋浦用30多年的時間寫就開放宏篇,在新時代按下發展“快進鍵”。
今年上半年,洋浦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64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9.4%,進出口規模位居全省第一。
制度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導引,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沃土。
2023年年底,《儋州市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辦法(試行)》印發,提出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進一步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提質增量和加強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
全國首個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洋浦首票“零關稅”自用生產設備……新時代以來,洋浦把深化改革作為重要推動力,不斷拓寬高質量發展空間。
創建博鰲近零碳示范區、促進海洋空間資源立體式開發利用……目前海南已累計發布17批146項制度集成創新案例,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由貿易港。
【現場評論】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穩步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不斷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22個自貿試驗區覆蓋東西南北中到海南自貿港蓬勃興起,從出臺實施外商投資法到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為中國發展打開更大空間。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部署,提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等改革舉措。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是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關鍵所在,有助于加快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我國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統籌“加”與“減”,開放戰略更加主動。
同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相比,制度型開放是更高水平的開放,是“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的有力體現。
從外資準入管理起步,由自貿試驗區推廣到全國,從最初的190條,減少到目前全國版的31條、自貿試驗區版的27條……持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開放的“磁力”日益增強。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上線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發揮版權服務中心作用,擦亮知識產權保護“金名片”;在海南自貿港,打造“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有諾必踐”企業服務體系……在政策供給、服務質量上做加法,為企業減負,為市場賦能。
做好“加減法”,營造的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打造的是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提升的是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的能力。
把握“穩”與“進”,開放步伐更加堅實。
在談到海南自貿港封關壓力測試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循序漸進”,強調“任何方面陡然地做事都是不牢靠的”。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擴大是目標,穩步是關鍵。
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既要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協議中金融領域相關規則,精簡限制性措施,又要加強全過程風險防控,更好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持續深化服務業對外開放,既有頂層設計層面的科學謀劃,也有28個試點地區積極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堅持穩中求進,統籌發展和安全,做到目標上有定力、戰略上有耐心、舉措上要審慎,制度型開放才能行穩致遠。
兼顧“內”與“外”,開放格局更加寬廣。
今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今年前7個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1654家,同比增長11.4%,引資結構持續優化。
2023年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上,海南與境內外25個自貿區(港)共同發起并簽署了《全球自貿區(港)伙伴關系倡議》,目前加入倡議的自貿區(港)已有32個。
既“引進來”又“走出去”,推進國內規則和國際規則的雙向借鑒和相互融通,增強的是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
新時代新征程,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定能不斷開拓中國式現代化的廣闊發展空間,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本報記者李斌、孫海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