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精品国产三级大全在线观看,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亚洲永久网站

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榮登人類非遺殿堂

記者吳卓 劉曉惠
2024年12月06日07:48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北京時間12月5日晚,從南美洲國家巴拉圭傳來的一則好消息,讓關注黎錦的人們振奮不已:在該國首都亞松森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通過評審,決定將“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羌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下簡稱《急需保護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下簡稱《代表作名錄》)。遺產項目從《急需保護名錄》轉入《代表作名錄》在我國尚屬首次。這標志著在海南傳承久遠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走出“急需保護”序列,榮登人類非遺殿堂。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黨委書記王晨陽對此評價很高:“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轉名錄’成功,為世界貢獻了非遺保護的又一個‘中國方案’。”他建議,海南要積極做好這項技藝保護和傳承的“后半篇文章”,讓黎錦走出“島門”“國門”,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今年69歲的容亞美,是海南的第一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她自幼隨母親學習織錦技藝,紡織黎錦已有60多年的經驗。今天,她與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一起見證了黎錦傳承的這個歷史性時刻。她非常高興地對記者說,一定要將這項技藝好好地傳承和發展下去,讓非遺為海南自貿港增添更多的文化魅力。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轉名錄”的成功,展現了海南在非遺保護工作中取得的顯著成效,體現了我國履行責任和兌現承諾的大國擔當。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該公約設立了《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名錄》及《優秀實踐名冊》,細化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舉措。2009年,在海南傳承了3000多年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列入《急需保護名錄》。當時,全省掌握該技藝的傳承人不足1000人,且多為年過七旬的老人。15年來,海南像保護瀕臨滅絕的稀有生物物種一樣保護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完善保護機制、增設非遺工坊、組建產業聯盟、建設原材料種植基地、培養傳承人、發展黎錦產業、舉辦系列品牌活動等有力舉措,海南推動這項非遺技藝從“歷史遺產”變為“當代資源”,從“瀕危保護”走向“創新發展”。如今,該項技藝的傳承人已有2萬多人,全省100多所中小學開展了技藝實踐課;白沙、瓊中、保亭、昌江、陵水、樂東等地建成了5個300平方米的黎錦技藝傳習館和16個傳承村,建有148畝的原材料生產基地專供傳承所需。

據悉,只有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獨特性,且得到良好保護與傳承的文化精華,才能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作名錄》。目前,我國已有30多項文化遺產列入該名錄,包括人們耳熟能詳的春節、昆曲、京劇、中國書法、太極拳等。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此次轉入該名錄,標志著其將與上述眾多文化遺產一樣,成為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靚麗名片,體現世界文化多樣性,見證人類的創造力。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