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天,再入地!“太空種子”在三亞迎來收獲期
2025年03月25日11:34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人民網三亞3月25日電 (劉瀚濤、符小葉)近日,由實踐十九號衛星搭載的“太空種子”在海南三亞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迎來收獲季。這次收種的是水稻品種,還需要在地面經過長時間的培育和檢測,進行多輪的篩選和鑒定。
海南三亞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水稻品種。 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3月21日,在海南三亞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收種。 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據了解,這些“太空種子”是經過精選的作物種子,通過衛星搭載進入太空,在太空特殊環境中發生誘變,返回地面后進行育種和優選。海南獨特的光熱條件可以縮短育種周期,提高育種效率。
據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范慶君介紹,去年4月,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面向全省廣泛征集搭載種子項目。農樂南繁經過層層篩選,報送的500余克南繁水稻種子成功入選,搭載實踐十九號衛星奔赴太空。經過14天太空旅行,實踐十九號衛星順利返回地球,圓滿完成了種質資源空間育種試驗。去年11月起,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專家開始陸續播種“太空水稻種子”,進行新種質、新材料選育。
3月21日,在海南三亞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收種。 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3月21日,在海南三亞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分裝種子。 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據悉,航天育種又稱為太空育種,是指將植物種子搭載返回式衛星或載人飛船等航天器發射至太空,利用其特殊環境,如微重力、高真空、強輻射等特性使種質資源產生獨特的生物效應,誘發產生新的變異,經過科學家的多代篩選后,最終再培育成穩定的新品種的育種方式。
(責編:蔣成柳、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