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鄉村振興提供規劃支撐和要素保障
鄉村規劃里的“振興經濟學”

依據村莊規劃布局修整村道,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抱邱村通往田洋的泥土路變成了水泥路,“救活”了一片拋荒的田地。如今,田洋里插上了稻秧,村民們騎著電動車、摩托車來來往往,運稻谷、栽秧苗輕松不少。
依托村莊產業發展規劃,三亞市吉陽區博后村鼓勵村民以房屋入股做民宿生意,一個村莊發展出74家民宿,客房2000余間,年接待游客超28萬人次,產業年營收超過5000萬元。
這樣的鄉村振興場景,在瓊州大地上持續上演。以科學規劃為筆,以鄉村空間為卷軸,以鄉村振興為目標,海南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分類推進全省村莊規劃編制實施工作,著力提升鄉村規劃建設水平,為鄉村振興提供規劃支撐和要素保障,助力和美鄉村建設。
五指山下茶香日子甜
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村村民王菊茹每天早上去采茶,下午回來在自家手工作坊里炒茶。不少游客慕名而來,坐在門前,一邊飲茶一邊觀賞手工炒茶。王菊茹覺得,這樣的生活,茶香日子甜。
毛納村生態環境優美,生產的大葉茶味甘清香,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來品茶、賞茶。2021年,當地政府啟動毛納村鄉村規劃編制,提出依托雨林、茶、黎族文化三大核心資源優化用地空間布局,推進茶旅融合項目建設,強化村莊特色風貌管控,建設集黨建學習、黎寨茶園體驗、雨林生態旅游于一體的鄉村振興示范樣板。
在開展、落實我省鄉村規劃編制工作中,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提出,要通過摸清鄉村資源家底、劃定鄉村生態空間、依托鄉村特色資源、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節約鄉村建設用地、規范鄉村建設行為等措施,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互動互促,構建鄉村發展新格局。
按照相關規劃設計,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將生產、生活相互融合,實現經濟與環境良性互動,是毛納村鄉村規劃藍圖中的重點。在滿足村民住房剛需和設施配套用地需求基礎上,規劃為毛納村發展鄉村旅游預留了建設用地指標,建設民宿、休閑商業區等旅游配套設施,并明確建立以茶葉生產為主,林下種養為輔的農業產業體系,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四年來,毛納村的茶樹種植面積已經拓展至2900畝,茶青收入150萬元,2024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萬元。茶旅融合,毛納村先后建成了寶山竹屋、民宿空中嶺茶園坊等文旅設施,手工茶坊、農家樂、土特產店等業態出現,拓寬了村民的致富路。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17.0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51.22萬元。
閑置民房也能“入股”增收
“很多村莊的資源很好,發展前景可期,但是受困于土地資源布局零碎,利用粗放,甚至有很多土地是閑置浪費的。”海南中元市政工程設計有限公司鄉村規劃師施家鑫認為,鄉村規劃要通過整合資源、盤活閑置土地、重構產業生態等方式,助力鄉村實現生態和經濟價值的提升。
緊鄰亞龍灣的博后村,曾由于土地資源零散破碎,民宿產業發展受限。在三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指導下,該村抓住底線管控空間優化、要素保障促進發展、連點帶面提升風貌這三個重點,精細化布局各類用地,盤活存量土地,讓民宿產業做大做強,成為三亞市首個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千萬元的行政村。
“村莊發展需要培育產業,產業發展就需要整合土地、資金等資源。”樂東黎族自治縣抱邱村駐村第一書記羅澤安說,2021年,該村利用“三塊地”政策,將騰挪的零散建設用地指標集中規整,并對外招商,成功入市17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引入企業發展泥陶產業。
不少村莊引入社會資本,通過強化土地等資源要素保障,騰挪鄉村建設土地空間,盤活閑置的存量民房,助力鄉村振興。華兆(海南)農旅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靈介紹,該企業聯合三亞市天涯區抱前村集體企業,打造民宿和主題農場等農旅融合項目,目前已經初見成效。
“每年房租有3萬元收入,每個月工資到手2000多元。”抱前村村民苻學明通過將閑置民房“入股”合作開起民宿,既是股東又是員工,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生活。
鄉村美美與共各美其美
在編制和落實鄉村規劃過程中,我省各地注重挖掘村莊特色資源,依托資源優化鄉村產業布局和整治村容村貌,讓不同的鄉村美美與共,各美其美。
在屯昌縣烏坡鎮青梯村,南藥新石器文化館已經落成。該村抓住“南藥之鄉”的獨特優勢,規劃以南藥新石器文化館、青梯非遺造物坊和青梯藝術館為基礎,把鄉村打造成“文化旅游+科普研學”于一體的特色研學旅游村莊。2024年以來,青梯村累計接待游客4.5萬人次,旅游收入約680萬元。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番響村,是白沙起義的策源地,當地深入挖掘白沙起義紅色資源和黎族特色資源,謀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及生態修復,提升鄉村環境風貌,打造紅色文旅中心和黎族風情特色村莊。
“番響村通過加強風貌管控,推動田園變公園,以番響河為主軸進行生態修復,在疏通河道消除地災隱患的同時修建堤壩和美化環境,提升整體村貌”紅毛鎮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王三覺介紹,該村還依托當地的生態資源,發展油茶、益智、養蜂等多種特色產業,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9萬元。
“目前我們已經對全省200個和美鄉村村莊規劃進行優化提升,進一步優化鄉村地區空間布局,營造和美鄉村新風貌,為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創造條件。”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資規部門已累計為7.82萬戶農戶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并推出一批村民“看得懂、喜歡用、用得起”的農房報建圖集。通過規劃賦能,不斷優化鄉村空間布局、推進鄉村產業發展,扎實推動海南和美鄉村建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