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從首單變N單,從一域變全域
海南自貿港政策紅利“裂變”釋放

人生中頭一回登上國家級新聞發布會,講些啥?
海口海關關員黎文的回答是:要用心向外界講好海南自貿港發展故事。而海南自貿港核心政策的落地過程和成效,是故事中的重中之重。
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海南自貿港加工增值30%貨物內銷免關稅政策(以下簡稱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從首單變N單的歷程,引起外界廣泛關注。
一域變全域
享惠企業越來越多
作為海南自貿港最具“含金量”的核心政策之一,該政策剛一發布,便有許多企業來電咨詢。但是這項海南自貿港獨有的政策,如何高效落地沒有先例可循。
扎進試點企業,連續三天泡在車間、辦公室,全程跟蹤生產流程……黎文回憶:2021年7月23日,政策發布15天后,全國首票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業務在洋浦成功落地。
首單落地后,海口海關持續完善政策輔導團隊,送政策進園區、進企業,建立健全“政策宣傳+企業調研+業務指導”全流程服務體系。惠企政策不斷擴圍,加快走向普惠。
試點區域越來越大——在洋浦保稅港區積累先行先試經驗基礎上,政策試點范圍首先拓展到省內綜合保稅區、洋浦經濟開發區等重點園區,再進一步擴大到海南全島,實現了從特定園區到重點園區再到全島鋪開“三級跳”,一域最終變全域。
享惠企業越來越多——從最初的海關高級認證企業,到全面放開,推動享惠企業擴容不斷提速。目前,除海關失信企業外,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不限企業規模大小,也不限國企、民企、外企,已實現對海南省內企業的全覆蓋。
申報審核越來越快——海南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上開發加工增值模塊,實現政策申報審核由線下轉為線上,將企業平均申報審核時間縮短50%以上。同時,在“海易辦”平臺設立加工增值內銷免征關稅“一件事”服務專區,通過集成辦理和數據共享使企業感受到了申報操作的便利性。
中外記者見面會現場披露的一組最新數據備受矚目: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實施以來累計內銷貨值達90.56億元,減免關稅7.11億元,成為海南自貿港政策落地不斷釋放紅利的生動縮影。
一業變百業
產業聚鏈成群
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首享企業,是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在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加持下,三年時間里,企業年產值從0直接飆到48億元。該公司副總經理曹又華介紹,其已成為全省首個年加工能力超百萬噸的糧油企業,今年產值有望超過55億元。
從糧油加工起步,一個特色產業園區已加速崛起。洋浦經濟開發區用好用足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發揮區位優勢,精準“繪制”產業地圖,靶向開展招商引資,提速國際健康食品港建設。聚焦精品肉類、功能性食品、植物蛋白食品及健康油脂等四大產業及上下游配套產業,規模超百億元的健康食品產業集群躍然眼前。
如何放大政策效應,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突出制度集成創新,探索“政策+企業+產業”聯動機制,讓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加速賦能千行百業。
“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對癥下藥’,幫我們輕裝上陣。”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珍珠加工制造業首享企業——海南京潤珍珠副總經理林志成說,企業一年預計進口海水珍珠3萬粒左右,可節約關稅成本約255萬元。
縱觀政策紅利釋放過程,享惠的產業類型不斷豐富,產品名單持續上新。從落地初期的糧油加工,到水產、醫療器械、石化新材料、紡織加工、咖啡豆加工……一業逐步擴展為百業,激發產業集聚發展新活力。
將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先機,海南企業正努力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聚集全球優質生產要素,不斷增強政策磁場效應,促進海南制造業發展和產業集聚,為海南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空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