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精品国产三级大全在线观看,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亚洲永久网站

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

海底“植樹造林”護生態(新知)

曹文軒
2022年07月21日07: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海底“植樹造林”護生態(新知)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21日 ? 第?05 版)

【現象】“今天插下‘一棵樹’,未來長成一片‘珊瑚海’。”近年來,在我國科研人員的持續努力下,海南省三亞市蜈支洲島海域已種植珊瑚超3萬株,修復海域面積約5萬平方米。得益于珊瑚種植面積的擴大,海底“植樹造林”推動了海洋生態系統持續改善。《海洋生態修復技術指南》國家標準發布,其中確立了珊瑚礁生態修復的工作流程和技術內容,為進一步提升修復工作的規范化、系統化水平提供了科學指導。

【點評】

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珍貴的生態系統之一。其覆蓋面積雖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卻為近30%的海洋物種提供棲息環境,漁業、油氣資源、潛水旅游等經濟活動也與之息息相關。近20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海水污染、過度采挖等原因,珊瑚礁不斷退化。為了保護珊瑚、恢復海洋生態,我國科研團隊長期致力于海底種珊瑚,重建海洋天堂。

種珊瑚也被喻為海底“植樹造林”。不論在陸地還是海洋,“造林”對調節氣候變化、維系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 保護生物多樣性都具有重要意義。珊瑚種植技術主要包括無性繁育、有性繁殖、人工礁技術等,與陸地上的植樹造林類似的是,都需要先培育“幼苗”,再移植到種植區,但海洋“造林”難度更大。一方面,海洋環境復雜,比如海南常常是臺風正面登陸的“前哨站”,每年7到10月海水活動劇烈,為實際作業帶來不小困難;另一方面,不同海區受環境影響的因素、人為干擾程度以及現有生態系統健康程度不盡相同,這就需要科研團隊在種珊瑚的時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設計方案。

海底“植樹造林”,有賴于種植技術的不斷進步。海南海域有大片珊瑚礁分布,是海底“植樹造林”大省,科研團隊在反復實踐中不斷完善修復技術。例如,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團隊通過船舶“邊走邊種”的珊瑚苗種“飛播法”、將不銹鋼珊瑚苗床運用在珊瑚苗的種植上等方式,提高了種植效率。海南大學團隊將“海洋牧場”中的人工魚礁設計與珊瑚礁修復結合起來,研發出珊瑚種植人工礁和黎族船型屋形珊瑚種植礁,開辟了國內在破碎化珊瑚礁修復技術上的新思路。一系列新方法、新技術,推動我國海底“植樹造林”不斷取得新進展,也為世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貢獻了智慧和方案。

人工修復歸根結底只是輔助手段,減少人類活動干擾,才是“養”好海洋生態的關鍵。近年來,我國促進珊瑚礁自然恢復的力度不斷加大。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都對珊瑚礁保護做出了規定。此外,我國還加入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等國際公約,劃建了涉及珊瑚礁保護的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5個,國家級特別保護區(海洋公園)1個。如今,我國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陸岸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范圍,美麗海洋正逐漸成為現實。

珊瑚礁生長緩慢,要想長出大面積的“海底森林”,需要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時光。推進珊瑚礁保育工作,必須立足長遠、實現人與海洋和諧共生。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完善社會參與機制,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讓更多力量參與進來,定能共同守護好我們的海洋家園。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