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分類、收運、處理3個環節缺一不可。海南日報記者近日走訪多地發現,海口市、儋州市、三亞市等將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城市,按照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的要求,正加快垃圾分類投放和收運體系建設。
7月29日上午,在海口市秀英區儲運小區,一場生活垃圾分類驗收演練活動正在舉行。
現場,4輛不同顏色、型號的垃圾分類回收車緩緩駛來,身穿紅色制服的環衛工人過來將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拖到垃圾車邊,把垃圾倒入對應的車里。
“我們按照不同的垃圾分類,分別配備不同的垃圾收運車輛,同時與車輛配備的司機和操作手也已完成招聘、培訓。”海口市玉禾田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建偉介紹,該公司主要負責海口市秀英區的垃圾收運工作,目前該公司的垃圾分類桶、垃圾回收車、垃圾轉運站等都已配備完畢,逐步按照新的垃圾分類標準和流程進行垃圾收運工作。
6月1日起,儋州市機關單位、醫院學校、賓館飯店等65家試點單位開始試行生活垃圾分類。
在試點范圍,環衛服務企業會負責按照區域的不同,布置相應的生活垃圾分類垃圾桶,按照不同的單位,規定不同垃圾有不同的收集運輸時間。
為做好分類垃圾的運輸,儋州市環衛局采購了垃圾分類收運車,按照“四分類”的要求進行收運,杜絕垃圾落地,嚴禁混收混運。
儋州市環衛局還建立了垃圾分類隊伍,設4名垃圾分類管理員分管4個片區,60名志愿者負責各點位垃圾分類勸導工作。
儋州市垃圾分類管理員周志雙說:“我分管文化南片區,每天的工作就是巡查點位、抽查考核,進行嚴格的監督指導工作,確保志愿者能夠按質按量地完成垃圾分類工作。”
三亞市則在全市布置了6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社區,鼓勵有資質企業積極參與分類收運工作,在試點社區建設智慧垃圾屋,配備戶用、公用垃圾分類桶,要求環衛企業的垃圾收運車輛按照不同分類要求更新標識。
據介紹,三亞市的龍江、龍海、林旺北、青田等4個風情小鎮試點生活垃圾分類后,生活垃圾總投放量為17236.72千克,其中分離出的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分別為690.17千克、6155.5千克,生活垃圾整體減量39.7%,這意味著處理后,運往垃圾填埋場的生活垃圾減少了近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