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開倫教授(左三)看望患者恢復情況
肝臟撕裂、膽囊挫裂、感染性休克、全身換血、心臟驟停……臨高15歲少年因車禍重傷命懸一線,海南省腫瘤醫院肝膽外科專家驅車百里與當地專家聯手搶救,幫助少年成功脫險。
經過醫護人員40多天的精心治療,10月21日,車禍少年小軍康復出院。
意外摔傷闖進“鬼門關” 少年命懸一線
小軍是一名初三學生,9月初的一天,在騎電動車回家途中,發生車禍,意外摔傷,不省人事,送至當地醫院搶救時已出現失血性休克,醫生緊急剖腹探查發現,積血灌滿了整個腹腔,吸出血液和血塊后,隱約可見左右肝臟撕裂,下腔靜脈有1公分大小的裂口,血液不斷涌出。
下腔靜脈是人體腹腔最大的一條血管,一旦破裂,如洪水決堤,十分危險。此時,必須盡快止血才能可能挽救小軍生命,但當地醫療條件有限,無法實施如此高難度的搶救手術,向上一級醫院轉院治療,途中風險極高,患者耽擱不了。
面對即將消逝的年輕生命,院方立即致電省內著名肝膽外科專家、海南省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周開倫教授前來援助。
專家驅車百里馳援 少年起死回生
接到電話后,周開倫教授立即從海口驅車趕往臨高。
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的肝損傷達到重度損傷,手術風險極大,搶救成功率低,死亡率非常高。
周開倫教授從事肝外科治療近40年,擁有豐富的外科手術經驗及嫻熟的手術技巧。當他趕到手術臺時,患者血壓還在持續下降,呼吸循環很難維持,出現了1次心跳驟停,斷裂的肝臟及下腔靜脈不斷涌出鮮血,覆蓋住整個腹腔,手術只能在血泊中“盲操”。
“靜脈血管埋在肝臟深處,只能通過壓迫肝臟來止血。”憑著對肝臟解剖結構的熟悉,周教授準確找到肝臟斷裂部位,用紗布填塞壓迫止血,再快速用肝針將裂口縫合,小心翼翼地修補血管破口,最終出血控制,血壓回升,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
在當地醫護人員的配合下,整臺手術共實施了肝挫裂傷修補、血管修補、膽囊切除、紗布壓迫止血等多處損傷修復手術。
“一般成年人體內的循環血液大約為5000-6000毫升,一般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出血量在2000-3000毫升左右就已經非常危險,該患者術中出血量達4500ML,相當于全身都換了一次血。”周教授介紹。
術后再遇“鬼門關” 少年成功脫險
對小軍來說,止血成功僅僅是好的開始,術后能否順利康復,才是關鍵。當時小軍昏迷不醒,并可能出現了復雜腹腔和胸腔感染等并發癥,情況依舊不容樂觀。
為進一步治療,小軍經當地醫院ICU救治相對穩定后被轉入海南省腫瘤醫院重癥醫學科治療。
結合患者病情,ICU李冀主任制定了詳細的全身器官支持治療方案,并不斷調整鎮靜、鎮痛藥物劑量及抗感染治療方案。
經過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患者生命體征一天天好轉,感染指標下降逐漸下降。一周后,小軍再次度過“鬼門關”。
10月21日,小軍順利出院,雖然身體還很虛弱,但他非常高興,并希望早日回歸校園,做個聽話的好青年。
周開倫主任借此提醒廣大家長:“未成年人風險意識差,把控能力弱,不要騎電動車上學,安全第一。”
從“九死一生”到“絕處逢生”,這場跨院合作的“生死救治”不僅展現了省腫瘤醫護人員高水平急危重癥的救治能力,也完美詮釋了“醫者仁心”的情懷。(來源:海南省腫瘤醫院 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