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月,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濕地自然保護區,為我國首批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7個濕地保護區之一。2006年被國家林業局評為示范保護區。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海南省東北部,離海口市區30公里,是以保護紅樹林濕地為主的北熱帶邊緣河口港灣和海洋灘涂生態系統及越冬鳥類棲息的重要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海上森林公園”。
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馮爾輝攝
東寨港是在1605年的地震中地層下陷形成的,海岸線曲折,海灣開闊,形似漏斗,海灘緩平,略微呈階梯狀,紅樹林就分布在海岸線的淺灘上,這里是我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中紅樹林資源最多,樹種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面積3337.6公頃,紅樹林面積1771公頃,保護區內分布有紅樹林植物19科36種,占全國紅樹林植物種類的97%,其中水椰、紅欖李、海南海桑、卵葉海桑、擬海桑、木果楝、正紅樹和尖葉鹵蕨為珍貴樹種,海南海桑和尖葉鹵蕨為海南特有,紅欖李、水椰、海南海桑、擬海桑和木果楝已載入《中國植物紅皮書》,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
保護區已成為珍稀鳥類的棲息地 馮爾輝攝
保護區內棲息的鳥類有214種,為許多遷徒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其中珍貴的有黑臉琵鷺、褐翅鴉鵑、黃嘴白鷺、游隼等。東寨港記錄的魚類有160種,大型底棲動物115種。如今,保護區已成為具有國際意義、保護價值極高的綜合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文字整理:席秀琴
音頻制作:孟凡盛
主播:王碩
往期回顧:
第2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國民革命軍南討勝利和瓊崖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
第8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和瓊崖革命根據地的形成
第9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瓊崖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與瓊崖第一次反“圍剿”斗爭
第14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瓊崖第二次反“圍剿”斗爭及母瑞山艱苦歲月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