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熱帶雨林資源稀缺,不足世界總面積的2‰,其中主要集中在海南島。海南中部地區擁有亞洲熱帶雨林和世界季風常綠闊葉林交錯帶上唯一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擁有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是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島嶼型熱帶雨林,生態價值彌足珍貴。
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研究設立熱帶雨林等國家公園,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按照自然生態系統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實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同年6月,海南成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項目被列為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12個先導性項目之一。
2019年4月1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在陵水黎族自治縣吊羅山揭牌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2019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4月1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在陵水黎族自治縣吊羅山揭牌成立。7月15日,國家公園管理局印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余平方公里,約占海南島陸域面積的七分之一,范圍涉及五指山、瓊中、白沙、保亭、樂東、東方、昌江、陵水、萬寧等9個市縣,包括五指山、鸚哥嶺、尖峰嶺、霸王嶺、吊羅山等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佳西等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黎母山等4個國家森林公園、阿陀嶺等6個省級森林公園及相關的國有林場。
生態搬遷是建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基礎性工作。根據規劃,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內生態搬遷工作涉及白沙、五指山、東方、保亭4個市縣,計劃2021年完成全部11個自然村470戶1885人的生態搬遷。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景色(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從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海南開展了編制《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體規劃(試行)》,成立國家公園管理局,開展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完成保護、交通等專項規劃初稿,組建國家公園研究院,開展國家公園立法工作,啟動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智慧雨林項目,開展國家公園展示區和基礎設施建設前期工作、編制完成《國家公園生態廊道建設方案》、啟動國家公園綜合科考(植物類)和多樣性比較研究項目等體制機制創新建設工作。
在嚴格的管控保護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物種加速繁衍,新物種不斷出現。例如,僅存于霸王嶺的海南長臂猿數量稀少,如今種群數量逐漸增加,從1980年發現時的7只增至2020年的30只;亞洲小爪水獺重現吊羅山;尖峰水玉杯在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被發現;兩棲爬行新物種“中華瞼虎”被發現。從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科研人員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區域內發現了9個植物新種,許多昔日銷聲匿跡的野生動物也開始重返家園。
2020年9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順利通過國家評估驗收。截至2021年2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體規劃(試行)》及保護、生態旅游、交通基礎3個專項規劃已獲批實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也公布實施。海南還制定出臺了12項國家公園管理制度。
統籌:趙鵬
文字整理:丁潔 李鑫
音頻:孟凡盛
主播:潘惠文
往期回顧:
第2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國民革命軍南討勝利和瓊崖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
第8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和瓊崖革命根據地的形成
第9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瓊崖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與瓊崖第一次反“圍剿”斗爭
第14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瓊崖第二次反“圍剿”斗爭及母瑞山艱苦歲月
第53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海南率先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