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辦、國辦正式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由此,海南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環境和政策環境、營商環境一起作為自貿港建設三大核心競爭力來打造,全面加快推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目前,《方案》明確的33項重點制度成果已正式出臺30項。第一批9項制度創新改革舉措,已納入國家層級推廣清單。《方案》提出的2020年19項指標目標,均已完成。
俯瞰海口潭豐洋省級濕地公園,水草豐茂綠意盎然,呈現出一派和諧的生態景象。海口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供圖
目前海南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南PM2.5持續下降,相比2015年下降35%。空氣質量方面各項指標顯著改善,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從2016年的96.4%提升至100%。城鎮內河湖水質改善明顯,水質達標率從2016年的42.2%提升至91.3%。
對標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遠期目標,海南還陸續編制了清潔能源島、清潔能源汽車、碳達峰、海岸帶保護利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等中長期規劃。
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發展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近年來,海南以最嚴標準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擘畫生態藍圖,守護碧水凈土。圖為海南大廣壩庫區。圖片來源:海南日報 陳允武攝
在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海南也催生出新的綠色發展機遇。截至2020年底,海南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67%;“禁塑”正式實施后,目前全省已建成11家替代品生產企業,全產業鏈布局初步形成;海南還加快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全省已有14家裝配式建筑生產廠家投產。
2020年12月28日,海南生活垃圾迎來“全焚燒”時代——海南海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三期項目、文昌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期項目,瓊海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期項目同時點火運營。至此,海南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11575噸/日,處理能力首次超過全省生活垃圾產生量。目前,海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不僅能將全省每日產生的生活垃圾量全部無害化處理,還能逐步處理超庫容垃圾填埋場的存量垃圾。
東方市綠水青山中的苗村。圖片來源:海南日報 陳允武攝
為持續打造優越自然生態環境,努力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表率,以良好生態環境助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2020年7月,海南還啟動百日大督察,派出10個專項督察組進駐各市縣(含三沙、洋浦),開展為期6個月的生態環境保護大督察,目前問題清單及案件線索已移交相應的市縣并推動整改中。
當前,海南符合綠色低碳環保要求的十二個重點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綠色產業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統籌:趙鵬
文字整理:席秀琴
音頻:孟凡盛
主播:潘惠文
往期回顧:
第2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國民革命軍南討勝利和瓊崖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
第8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和瓊崖革命根據地的形成
第9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瓊崖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與瓊崖第一次反“圍剿”斗爭
第14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瓊崖第二次反“圍剿”斗爭及母瑞山艱苦歲月
第53集:海南黨史百件大事|海南率先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